當地時間3月18日,位于突尼斯議會大廈附近的突尼斯博物館發生槍擊事件,目前已有22人死亡,另有50人受傷。
中新網3月19日電 綜合報道,突尼斯國會大廈旁的巴爾杜博物館18日遭槍手襲擊,據新華社援引突尼斯通訊社的報道稱,目前事件造成至少22人喪生,50人受傷,其中死者中包括多名外國游客。此外,有外媒報道稱,有2名槍手被擊斃。
突尼斯總理埃西德說,在遇難者中包括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波蘭人和德國人。1名突尼斯人和1名警察喪生。
法新社此前報道說,有17名多國籍外國游客在事件中死亡。
根據意大利外交部的消息,在事件中死亡的外國游客中包括3名意大利人,另外還有6名意大利人受傷。西班牙外交部稱,事件中有2名西班牙人喪生,傷者人數不詳,據悉,事發時有兩隊西班牙游客從游輪下船到當地參觀,卻不幸遇到了襲擊事件。
另外,哥倫比亞總統證實,有2名哥倫比亞國民在襲擊事件中喪生。
埃西德說,保安部隊將兩名槍手擊斃,并正在周邊區域搜查其犯罪同伙。據當地媒體報道,很可能還有第三名槍手,現在仍然在逃。
當地時間18日上午,偽裝成士兵的武裝分子進入巴爾杜博物館,待游客大巴抵達后向人群開火,隨后又在博物館內殺害游客。
報道稱,槍手襲擊時,突尼斯國會議員正在討論反恐立法。事發后國會大廈立刻疏散人員。
總理埃西德說,至少有22名游客和兩名突尼斯人受傷。另有報道說,受傷人數可能多達50人。
突尼斯內政部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巴杜博物館遭到恐怖主義襲擊,襲擊者包括“2名或更多持AK47沖鋒槍的恐怖分子”。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美國國務卿克里都發表聲明,以最強烈言辭譴責該事件。潘基文向遇害者家屬表示慰問,并表態支持突尼斯政府和人民。
克里在聲明中將這一事件稱之為“肆無忌憚的暴行”,并表示美國將繼續支持突尼斯政府推動國家安全、繁榮和民主。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則表示,歐盟會全力支持突尼斯打擊恐怖主義。
分析稱,已有大量突尼斯人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打仗,引發這些激進分子可能回國發動襲擊的擔憂。
巴爾杜國家博物館被視為到訪突尼斯的游客必經之地,位于該國首都突尼斯城中心地帶,系突尼斯最大的博物館,館藏8000多件文物,包括全球最大規模的羅馬鑲嵌畫。
“阿拉伯之春”發源地成IS兵源國
相比利比亞、也門、敘利亞等國家的持續動蕩,作為“阿拉伯之春”的起始地,突尼斯政治過渡相對平和,沒有出現大規模流血沖突的場面。不過,自2012年年底以來,政治暴力開始出現苗頭,多名反對黨政客遭暗殺,安全局勢不穩,致使全國爆發多次大規模游行,議會一度停擺。另外突尼斯經濟持續不景氣,失業率高達15%,是不少民眾不滿的原因。在選舉投票現場,“安全”和“經濟”成為大多數選民最為關心的關鍵詞。
現階段,突尼斯正面臨極端組織和恐怖勢力的嚴重威脅。在臨近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的邊境,活躍著多個極端組織。在新議會選舉期間,突尼斯內政部共部署大約8萬名軍警,保障安全。在選舉前一天,警方在一次清繳行動中還打死6名恐怖分子。為防止來自利比亞的恐怖威脅,突尼斯政府還暫時關閉了邊境。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突尼斯是向“伊斯蘭國”輸出人員最多的國家。這一說法有待確認,但在突尼斯市并不發達的郊區,確有不少年輕人向加入“伊斯蘭國”的人表示羨慕。一名31歲的學生蘇菲安·阿巴斯告訴記者,他有許多朋友想加入“伊斯蘭國”:“你沒看出這有多么榮耀么?”一些在咖啡館的民眾說,在本·阿里下臺后,不少人把加入這些組織視作再次推翻“獨裁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