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非專利藥價格飛漲和庫存短缺,美國多家大型非營利醫院集團18日宣布計劃自建藥廠,生產廉價通用藥。
支持這一計劃的醫療機構包括山間醫療集團、阿森松集團、三位一體醫療集團和SSM醫療集團4家醫院集團和美國退伍軍人醫療管理局醫療體系。這5家機構覆蓋450余家醫院,約占美國醫院總數的10%。它們還運營諸多診所、療養院、收容所、醫生辦公室等醫療機構。
美聯社報道,新成立的非營利制藥企業有望給醫院每年節約數以億計美元。新藥廠可能將生產任務外包給一家現有藥企,也可能經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自己生產。來自政府、制藥業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的資深專家將組成咨詢委員會,指導藥企工作。
這些非營利醫療機構說,十多年來,制藥企業操縱通用藥、即不受專利保護的非專利藥藥品價格,瓜分市場,導致原先價格低廉、使用廣泛的非專利藥、如部分抗生素、嗎啡、心臟病用藥,價格一路飆升,其他通用藥即使沒有漲價也面臨供應短缺,醫院有時不得不安排人力尋找藥源或替代品,最終增加醫院經濟負擔,使患者得不到最有效的救治。
不過,分析機構認為,即使新藥廠成立,也很難對現有藥企格局產生太大影響。藥廠籌建還面臨高額啟動成本和如何準確預測哪種藥品短缺等挑戰。(王鑫方)【新華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