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畢業到正廳級 平均用時12.9年 較快的是現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1955年生),大學畢業6年后成為共青團內蒙古區委書記;用時較長的是現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1954年生),2002年成為百色地委書記時,已畢業20年。
大學畢業到副部級平均用時17.5年 較快是現任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1956年生),大學畢業15年后任遼寧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用時較長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1954年生),2004年任自治區副主席時,已大學畢業22年。
大學畢業到正部級平均用時約26.3年 晉升為正部級較快的是現任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大學本科畢業到成為電監會主席用時22年;用時較長的是貴州省長候選人陳敏爾(1960年生),專科畢業到2012年獲提名,用時31年。
“十八大”后,31個省區黨政首長也做了調整。此次人事變動后的62名黨政“一把手”中,有27人是“77、78級”及其之后入學的大學生,其中僅78級大學生就有22人恢復高考后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干部,即將成為地方黨政領導的主體。
這27人趕上了“撥亂反正”后人才緊缺的大環境,一出校門就走進機關,踏上仕途,既而迎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的年輕化浪潮,職務晉升的速度也相對較快。而在他們仕途的早期,改革是上下共識,開放是不二之選,其履歷也不可避免地烙上這樣的時代印記。可以說,正是從這27人踏入仕途起,中國干部人事制度才逐漸理順,形成今日之制度格局。
仕途多以參與經濟和改革起步 改革特別是經濟改革,是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的中國發展主題。十年里,27人中有超過10人身處與經濟或改革相關部門。典型者有:時任上海市發展計劃委員會長遠計劃綜合處處長的楊雄,時任安徽省外經貿委副主任的駱惠寧,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王正偉,還有在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尤權等。在以上關鍵部門,他們參與制定和落實發展改革方略,成長迅速。
1982年,在鄧小平的推動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確立了知識化、年輕化的總體思路,這27人無疑是受益者,他們晉升到正廳級干部平均僅用了12 .6年,較快的是巴特爾(現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僅用了6年。
不同類型干部的晉升特點 自1982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中共干部制度逐漸理順,發展出從黨政干部、共青團后備干部、國企干部中選拔人才等不同的干部晉升路線。
對于中直和中央國家機關的干部來講,調往地方就晉升為黨政正職的情況一般不存在,他們一般會在副部級任上平級調任,比如婁勤儉和鹿心社,分別從工信部和國土部副部長任上調任陜西、甘肅。部委正職調任省級黨政一把手則有可能,如李斌由計生委主任調任安徽省長,李學勇由科技部黨組書記調任江蘇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國企系統的干部則很少在副部級以前交流至黨政機關。蘇樹林調任福建代省長時,已是正部級單位中石化的老總;張慶偉成為國防科工委主任前,也已是中航集團總經理;李小鵬則在華能集團總經理任上調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
南都記者杜強 實習生 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