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中央紀委日前發出《關于嚴禁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嚴禁用公款購買、印制、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物品。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賀年卡、臺歷等成為不少黨政機關、國企事業單位典型的“微腐敗”,有的縣此項花費相當于建一所希望小學。
賀卡印領導字畫博歡心
一張小小賀年卡的腐敗引起了中紀委注意,看似“小題大做”,背后有其深刻的現實因素。南昌一家印刷廠廠長告訴記者,每年節慶就會接到不少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賀年卡訂單,數量逐年增多,花樣也逐年翻新。“原來只是簡單地印一張紙,現在要求外觀上要有燙金、凹凸、動畫等效果,材料上要用宣紙、檀木、紅木等,有的還附上金箔、光盤、紀念幣等,越來越高檔奢侈。”
由于這些“定制”需要單獨出模板,且印數較小,成本較高。“但都是公款消費,只要開好發票,貴點也都不在乎。”
調查發現,一些單位還提出“個性化”需求:把主要領導的工作照、班子成員的集體照,以及領導的書畫作品、拍攝的世界各地風景照專門印在賀卡、臺歷上,美其名曰“機關文化”或者“企業文化”,背后實則是“慷公家之慨”博取領導歡心。
中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許傳智表示,臨近元旦,有的單位已經開始計劃購買印制賀年卡等物品,中央紀委印發這個通知,就是要早打招呼、早提要求,及時剎住這股不正之風。目前,中央紀委監察部已公開了舉報電話,開通了網絡舉報,鼓勵群眾對此類不正之風進行監督。
禁卡一個縣能省數十萬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元旦、春節賀卡作為一種典型的“微腐敗”,其背后隱匿的“大浪費”十分驚人。
中部某縣一縣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以往每年都會定制一批賀卡,然后讓各縣局、鄉鎮“認領”購買。其中,全縣16個鄉鎮每個鄉鎮的指導性任務平均1萬多元。“每年定制賀卡總額在30萬元左右,相當于花掉了建起一所希望小學的資金。”
此外,國企和事業單位采購量也“不可小覷”。禁令出臺后,中行浙江分行就緊急停止了2014年的采購計劃,其中掛歷7.39萬份、臺歷5.26萬份、賀卡(含信封)2.6萬份。
我國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300多個地級行政區,還有難計其數的國企和事業單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表示:“如果真能把全國的公款購買和印制賀年卡之風剎住,那節省下來的公款將是令人咂舌的數字。”
一些專家分析認為,從遏制車輪、舌尖上的“三公”腐敗,到“賀年卡禁令”表明,中央反“四風”工作“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工作越來越細致;在反腐敗上,用“大小齊抓,不留死角”的工作方法,“既抱了西瓜、又撿了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