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建造的我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號”船。
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 供圖
商報首席記者 黃平 實習生 胡維 彭佳
重慶商報訊 今天上午,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將舉行中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號”船下水儀式。據介紹,該船使用全電力推進動力方式,排水量為900噸,全長56米,能抗8級風浪連續航行30天,其船東系中國國家文物局,由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設計。
共分5層有11個房間
昨天,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總工程師鐘守道介紹,2012年10月24日,該公司與中國國家文物局在北京簽署了考古船建造合同,該公司繼批量承接自主設計建造國內目前最大豪華旅游船“長江黃金”系列游船之后,“東風造”再次逆勢獲得海洋考古“第一船”訂單,彰顯出“東風造”在國內造船企業中的綜合技術實力。
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工藝質檢室主任李名毅介紹,“中國考古01號”船的船艙里功能繁多,加上主甲板下兩層,共有5層的考古船內,不僅有11間供考古工作者、船員等住宿的房間,還擁有專門的潛水工作室,考古儀器設備間等專業的工作房間。
他說,在這艘船的一樓甲板上,還專門建造了一間28平方米的大會議室,該會議室不僅能進行考古專業工作會議,還能變成一間海上的文物陳列室,隨時展出水下考古發掘出的各種文物。
能抵御8級風浪襲擊
昨天,李名毅對記者稱,這艘設計噸位只有500噸的水下考古船,能抵御8級風浪襲擊。這艘考古船的設計時速為12海里/小時,最遠能航行到距離海岸線200公里的海域進行工作,在全速狀態下9小時內就可返回海港之內。
他說,船上的兩個食品間,可以完全滿足船只30天續航的需求,考古船即使在海上連續航行30天,也不用擔心食物和飲用水短缺。
首趟任務南沙考古
李名毅說,“中國考古01號”船在唐家沱下水后,將被拖到南京裝載物資,然后開到上海在海上試航,交船后將開赴南沙群島執行首趟考古任務。
他說,該船主要工作海域為我國沿海,包括西沙海域,通過配置的專業設備,借助物探手段能夠發現、確認、定位水下遺址,還能對水下遺址進行即時調查、探摸、測繪、影像記錄、清理、考古發掘和提取等工作,同時開展出水文物的即時處理和保護工作,并且代表國家水下考古形象向公眾有限開放和展示。它通過配備的各種物探手段,發現、確認和定位水下文物遺存,為發掘、保護提供準確信息,對水下遺存進行測繪記錄、攝影攝像、遺址清理、提取文物以及對出水文物進行初步處理、暫時保管等。
鏈接
考古船造價
6000萬元
“中國考古01號”船于2013年4月11日正式開工建造,使用全電力推進動力方式,排水量900噸,全長56米,型寬10.8米,型深4.8米,設計吃水2.6米,準載36人,造價約6000萬元人民幣(不含船上專業考古設備),船身上印有“中國考古”字樣及其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