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周一商務部發布會上首次對近期的反壟斷表態,他表示根本不會因為查那么幾個案子,就把外商投資企業嚇回去。
沈丹陽指出,1-7月中國制造業利用外資金額下降,但吸收外資數據在個別月份有一定波動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體的走勢,更不能去跟外資反壟斷調查掛鉤,或者做其他沒有根據的聯想。
沈丹陽還表示,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的歡迎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依法保障對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為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高效便利的行政環境和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來會繼續密切跟蹤全球經濟和外商對華投資的走勢,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進一步優化對國際投資者服務,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中外投資合作的平穩發展和深度拓展創造更為優良的外部條件。
商務部在反壟斷工作方面主要是承擔經營者集中的審查。
以下是商務部新聞例會的內容:
一、 關于國內市場運行情況
今年前7個月,消費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7月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974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增速放緩0.7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1-7月消費市場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信息消費快速增長。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7月份網絡購物增長35.2%,當月增速比上半年加快5.3個百分點。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4G)快速發展帶動相關產品消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當月限額以上企業通訊器材銷售額同比增長24.2%。
二是服務消費需求增加。餐飲企業向大眾化轉型,有品牌、有特色的中檔餐飲消費活躍,7月份餐飲收入增長9.4%,其中限額以下餐飲企業收入增長約12.7%。數據顯示,7月電影票房收入達36.1億元,同比增長102%。
三是居住類、汽車類消費緩中趨穩。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7月份家電、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銷售分別增長7.9%、9.9%和14.2%,分別比上月加快0.1、4.8和3.4個百分點,呈現低位趨穩態勢。汽車消費增速在3月份沖高回落后,趨穩回升,7月份限額以上企業汽車銷售額增長8.1%,比上月加快1.2個百分點。
四是農村消費穩定增長。受農村居民收入快速增加、農村社保體系和商品流通體系逐步完善等因素帶動,農村消費穩定增長。1-7月農村消費增長13.2%,城鎮消費增長12%,鄉村消費增速超過城鎮。
五是大中型流通企業銷售放緩。1-7月,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5個百分點,其中百貨店、超市銷售額分別增長4.1%和5.2%,分別比上年同期放緩7.1和3個百分點。1-7月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8%,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低2.3個百分點。
六是消費價格基本穩定。據國家統計局統計,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3%,漲幅與上月持平。據商務部監測,7月份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0.29% 資金 研報][0.29% 資金研報]價格同比上漲2.4%,漲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分品種看,蔬菜、雞蛋、牛奶、水果同比分別上漲6.6%、7.4%、9.8%和20.2%;豬肉、豆油同比分別下降5%和3.3%。
二、 關于對外貿易情況
據海關統計,2014年1-7月,全國進出口總值14.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0.2%。其中出口7.82萬億元,增長1.1%;進口6.9萬億元,下降0.8%;貿易順差9249億元人民幣,增長18%。按美元計,1-7月,全國進出口總值2.4萬億美元,增長2%。其中出口1.28萬億美元,增長3%;進口1.12萬億美元,增長1%;貿易順差1505.6億美元,增長20.9%。7月當月外貿進出口主要呈以下特點:
一是進出口增速擴大,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按美元計,7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785億美元,增長6.9%,增速比6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129億美元,創月度出口新高,增長14.5%,2月份以來增速首次超過10%;進口1656億美元,下降1.6%;貿易順差473億美元,增長168%。
二是與發達市場貿易保持增長,對港貿易增速擴大。7月份,與歐盟、美國和日本貿易分別增長13.5%、10.5%和1.3%。其中對歐盟和美國貿易增速分別比6月份高0.1和5.7個百分點,對日貿易增速比6月份回落1.9個百分點。對港貿易增速進一步擴大,從6月份的5.8%提高到11.4%。與主要新興經濟體貿易均保持增長,其中與東盟、俄羅斯、印度、南非貿易分別增長8.5%、8%、9.1%、15.1%;與巴西貿易下降4.8%。
三是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7月份,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1158億和562.9億美元,分別增長12.6%和10.4%,比6月份分別提高7.5和7.1個百分點。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483.6億美元,增長12.1%,比5月份提高6.4個百分點。
四是一般貿易進口下降,加工貿易出口快速增長。7月份,一般貿易進出口2078.6億美元,增長6.4%,其中出口增長16.1%,進口下降3.2%。加工貿易進出口1180.7億美元,增長7.7%,其中出口增長10.9%,比6月份提高9.9個百分點,進口保持2.5%的增長。
五是民營企業出口增速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進口降幅加大。7月份,民營企業出口實現23.7%的增長,比6月份提高8.1個百分點,拉動當月出口增速9.9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口下降7.7%,降幅比6月份加大5.5個百分點,是連續第3個月出現下降。
三、 關于吸收外資情況
2014年1-7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13249家,同比增長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1.4億美元(折合438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0.35%(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下同)。7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276家,同比增長14.0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億美元,同比下降16.95%。1-7月吸收外資有以下特點:
(一)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1-7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97.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3%,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55.8%;其中分銷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分別為52.3億美元、25.9億美元。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7億美元,同比下降8.2%,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1.4%。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52億美元,同比下降14.26%,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35.4%;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分別為40.8億美元、25.9億美元、18.4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5.98%、12.33%、33.43%。
(二)主要國家/地區對華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7月,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香港、臺灣省、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合計投入668.3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3.9%;同比增長1.1%。其中,英國和韓國對華投資分別為7.3億美元和29.2億美元,同比增幅較高,分別為61.2%和34.6%;日本對華投資28.3億美元,同比下降45.4%,美國對華投資18.1億美元,同比下降17.4%。此外,歐盟28國對華投資38.3億美元,同比下降17.5%;東盟對華投資41.8億美元,下降12.7%。
(三)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長較快。2014年1-7月,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0.1億美元,同比下降1.1%;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7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49.2億美元,同比下降13.1%;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占比合計16.99%。
四、 關于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情況
對外直接投資。今年1-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的370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25.5億美元(折合322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是今年2月以來首次擺脫上年大項目影響實現正增長。其中7月當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92.1億美元(折合56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9%。截至7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782億美元(折合35511億元人民幣)。
1-7月,我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日本等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達364.6億美元,占我國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69.4%,占比下降1.3個百分點。其中對中國香港的投資同比下降21%;對歐盟、俄羅斯和日本的投資分別增長293.1%、91.1%和160.9%;對東盟投資28.9億美元,同比增長9.1%;對美國投資28.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對澳大利亞投資19.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
對外承包工程。1-7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724億美元(折合444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新簽合同額889.5億美元(折合54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5%。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335個(上年同期373個,減少38個),合計708.7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79.7%。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186個,同比減少39個。
7月當月完成營業額10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4%,新簽合同額79.1億美元,同比下降49.5%。
對外勞務合作。今年1-7月,我國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0.7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3.8萬人,同比增長14.1%;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派出14.8萬人,勞務合作項下派出15.9萬人。7月當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0.9萬人。7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95.5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8萬人。
截至7月底,對外勞務合作業務累計派出各類人員722萬人。
五、 關于服務外包情況
今年1-7月我國服務外包業務保持穩步增長。據商務部服貿司統計,2014年1-7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103584份,合同金額596.5億美元,同比增長34.4%;執行金額426.2億美元,同比增長33.9%。其中,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91.9億美元,同比增長25.6%;執行金額290.0億美元,同比增長29.5%。
一是信息技術外包(ITO)占主導地位。2014年1-7月,信息技術外包(ITO)、知識流程外包(KP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占比分別為52.1%、33.5%和14.4%,信息技術外包(ITO)仍占主導地位。
二是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是主要市場。2014年1-7月我國承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外包執行金額依次為69.3億美元、41.5億美元、40.0億美元和30.0億美元,占執行總額的23.9%、14.3%、13.8%和10.3%。
三是服務外包就業規模穩步擴大。2014年1-07月,我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45.3萬人。截止2014年07月底,我國共有服務外包企業26587家,從業人員581.4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387.6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6.7%。
【沈丹陽】:以上是給大家通報的情況,下面歡迎大家提出問題。
【中國日報記者】:想問一下關于外資的情況。剛才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7月份利用外資是大幅度在下降,想問一下有哪些原因?是不是近期對外資企業的密集的反壟斷調查有關?全年利用外資的形勢如何?商務部對反壟斷調查是持有什么樣的態度?因為之前有歐盟的商會說擔憂中國的反壟斷調查只是針對外國企業,所以想聽聽您的看法。商務部在反壟斷調查方面會有哪些工作?謝謝。
【沈丹陽】:從剛才給大家通報的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到,1-7月,我們的服務業利用外資仍然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制造業利用外資金額有所下降。我們認為,在國內加大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吸收外資的數據在個別月份有一些波動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體的走勢,更不能去跟外資反壟斷調查掛鉤,或者做其他沒有根據的聯想。需要重申的是,中國政府在建立、健全、完善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現在對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是一視同仁的,今后更將如此。任何市場主體都應當守法經營,如果觸犯中國法律,將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絕大多數的外商投資企業都是守法經營的,都能夠依法在國內開展投資經營活動。相信絕大多數外商投資企業仍將在中國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根本不會因為查那么幾個案子,就把外商投資企業嚇回去。我們還要重申的是,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的歡迎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依法保障對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為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高效便利的行政環境和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密切跟蹤全球經濟和外商對華投資的走勢,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進一步優化對國際投資者服務,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中外投資合作的平穩發展和深度拓展創造更為優良的外部條件。可以預料,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外投資合作一定會迎來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局面。商務部在反壟斷工作方面主要是承擔經營者集中的審查,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仍然在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和國務院的部署積極地開展。謝謝你的提問。
【第一財經電視記者】:我們看到7月份出口增速高達14.5%,請問沈主任,是不是說明我們的外貿已經真正回暖了?同時商務部下一步還有什么穩增長的打算?也有評論對這次14.5%的數據真實性存疑,也想請問您對此的看法。謝謝。
【沈丹陽】: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出口增長14.5%,這是正常的增長。出口增長稍微下降一點,有人有疑問,增長快一些,又有人存疑,我覺得不論有什么看法和觀點,都要有依據才行。7月份當月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增速達到14.5%,初步分析有四個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外貿穩增長政策的效應持續顯現,提振了企業的出口信心。其實中國企業出口信心很重要,有一段時間企業是信心不足。這一段時間由于政策的出臺,由于配套措施的落實,當然也跟其他因素有關,所以出口企業的信心得到了明顯的恢復。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以來,各部門、各地方積極研究出臺配套措施來推動落實,貿易便利化的水平逐步提升,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政策效果逐步顯現。這一次國務院辦公廳的文件,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政策亮點,并受到企業歡迎的,就是貿易便利化措施很密集的出臺。跟以往的一些鼓勵政策不同,這一次重點在貿易便利化方面,這些措施很管用。二是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國際市場需求逐步改善。7月份我國對歐盟、美國、香港和東盟這四個主要經濟體的出口增速都有比較大幅度的增長。比如對歐盟出口增長17.4%,對美國增長了12.3%,對香港增長了13.3%,對東盟增長了11.9%。這四大市場是我們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同時大幅度的增長,就使得我們出口增速明顯提高,因為這四個市場占我們出口市場整體將近60%,拉動了7月份出口增速8.3個百分點。此外,以發達經濟體為主要市場的加工貿易出口增長10.9%,是今年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這也是一個因素。加工貿易有一段時間是增長得很慢,甚至是負增長。因為加工貿易主要是對發達市場出口,由于歐美、日本等一些市場需求回升,所以加工貿易出口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三是民營企業的出口活躍,拉動7月當月出口增長。7月份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長23.6%,是今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個月。
四是部分行業和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增強。7月份,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2.6%和10.4%,比6月份分別提高7.5和7.1個百分點,一批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其中照明器材和彩電等產品的出口增速都超過50%。從這些情況來看,現在外貿出口已經基本回暖。但是,目前出口仍然面臨國際市場需求的回升還不穩定,貿易摩擦還在增多,國內的綜合競爭新優勢還沒有完全形成等制約,要完成全年預定的工作目標還有很大的壓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也有很多媒體和企業會關心下一步商務部和有關部門在推進外貿穩定增長方面還有一些什么考慮?我們主要還是圍繞著國辦發19號文件來抓落實。主要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推動有關穩增長措施機制化,著力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最近一段時間,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等九個部門已經單獨或者聯合出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幫助企業解決這方面的困擾。比如,商務部先后采取下放加工貿易業務審批權、取消許可證工本費收費、降低加工貿易聯網企業增值服務費用和降低廣交會出口展的收費標準等多項便利化措施。而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六部門也聯合發了通知,開展整頓規范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和收費的工作。質檢總局進一步調整了出口法檢目錄,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全面推進了關檢合作,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此外,截至8月14日已經有天津、河北、廣東等17個省市正式出臺配套措施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地方和中央就形成了政策上的合力。另一方面,我們會繼續采取切實措施,大力推進外貿市場結構區域布局、經營主體、商品結構和貿易方式的優化,加快推進外貿生產基地、貿易平臺和國際營銷網絡建設,研究制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謝謝您的提問。
記者:關于公車拍賣的事情,我們知道在上個月山東棗莊拍出了全國車改政策出臺后的第一單,目前深圳等一些地方也陸續開始公車拍賣,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公車拍賣的整體情況。我們知道,目前全國的車改幾乎采取的都是公開拍賣的方式,請問在這個過程中,商務部怎么樣保證這個過程是公開的、高效的?謝謝。
【沈丹陽】:根據商務部全國拍賣信息管理系統的統計,由于全國公車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各地公車拍賣數量明顯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國機動車拍賣業務同比大幅增長44.3%,成交額為35.7億元。政府委托的車輛拍賣業務增長非常明顯。上半年政府委托機動車拍賣共成交11.3億元,比上年同期正好增長5個億,增幅為79.4%。這5個億基本上是各地公車改革帶來的公車拍賣的成交額。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隨著溫州、上海等地車改政策陸續出臺,公車拍賣業務一直在持續上升,從2011年到2014年6月,全國政府委托的機動車拍賣業務成交額共46.6億元,其中上海、山東、廣東、浙江、內蒙這5個省市的成交最多,共成交20.2億元,占近三年多來政府委托機動車成交額的43.3%。作為拍賣行業的主管部門,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監督和引導拍賣企業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在全國公車改革中發揮拍賣的“公開、公平、公正”作用。下一步我們有三個具體想法:一是加強市場監管,要求拍賣企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合法運營。同時防止沒有拍賣資質企業違法開展各類競價業務,擾亂秩序。二是規范業務流程,保障服務品質,引導拍賣企業參照《機動車拍賣規程》等行業標準,明確操作流程,規范業務操作。三是加強業務指導,鼓勵做好網絡拍賣與現場拍賣相結合,加強信息公開透明,確保處置工作的有序和高效。
記者:我想問一下關于反壟斷的問題,反壟斷的方法現在引起歐盟商會的擔憂,提出針對的都是外國企業,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現在你們已經定了奧迪、寶馬、奔馳車都有壟斷的行為,什么時候會開始懲罰他們,怎么懲罰?謝謝。
沈丹陽:實際上您的問題剛才我已經部分回答到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對涉嫌壟斷行為開展調查是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內容。很多企業包括外資企業都承認這一點,認為這是好事。查處壟斷行為是國際通行做法,在中國無論是內資企業還是外商投資企業,如果觸犯了法律都應受到制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反壟斷法》實施六年來,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既有中國本國企業,也有外國企業,并非只針對外國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的情況。您剛才提問的主要是關于汽車,如奧迪、奔馳等企業,實際上中國最近開展反壟斷調查,查處的不僅僅是針對汽車領域,也包括其他外資企業的其他違規行為。歐盟商會有所抱怨,有一些企業有所抱怨,這可以理解。但是,查處這些企業,包括因食品安全問題,查處了一些相關企業,也都是依法進行的。對福喜公司供應過期食品原料一事,商務部在了解事件進展情況后很重視,約談了部分餐飲企業,督促涉事企業立即停止銷售涉事產品,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督導檢查。依法強化企業合規經營,是為了建立健全公平、透明、規范的市場秩序,有利于完善投資環境,而不是相反。至于現在有一些猜測,有一些媒體做出這個猜測那個猜測,中國針對誰誰,針對哪個國家,這些僅僅是猜測,沒有任何依據。謝謝您的提問。
記者:發言人您好,我們想問一下商務部對俄羅斯的貿易情況和計劃。另外,我們想問一下,最近俄羅斯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他們說會加大對中國的貿易進出口,特別是中國的銀聯,可能會替代VISA或者是其他國際的支付形式,會在俄羅斯成為新的支付方式,俄羅斯也會加大對中國農產品的進口,想問一下商務部對此怎么看?對俄羅斯會進行進一步的配合還是有一些其他的計劃?謝謝。
【沈丹陽】:首先要說的是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我們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俄雙邊經貿關系,不斷為擴大兩國在能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創造條件。關于您提到中俄農產品貿易方面的情況,經過中俄雙方的共同努力,近年來中國對俄羅斯農產品出口穩定增長,2013年已經達到21億美元,中國農產品出口已經高度市場化,企業根據商業條件和質量要求自行決定出口目的國、目的地。中國企業擴大對俄羅斯的農產品出口和安排投資經營活動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農產品貿易是中俄兩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鄰國,兩國農產品貿易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多年來,中國邊境省區企業以多種方式開展對俄羅斯農產品的出口,今后中方將進一步支持雙方企業擴大農產品貿易,并且愿意和俄方一道為此創造便利條件。謝謝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