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許路陽)已經在休寒假的北大中層干部,因為換校長一事,又被叫來參加今天上午舉行的北大全校教師干部大會。會上宣布,浙江大學校長、曾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的林建華,任北京大學校長(副部長級),而王恩哥則被免去校長職務。
北大迎來史上第27任校長,與此前4任“院士校長”陳佳洱、許智宏、周其鳳和王恩哥相比,林建華并非“兩院”院士。
同時,第26任北大校長王恩哥也成為蔡元培后,任職最短的一屆北大校長,自2013年3月接替周其鳳后,他在任時間不足兩年。
北大出身 調往外地仍回北大招人
這次新任北大校長,林建華算是回歸母校,他的學生和教職生涯皆發端于燕園。
林建華1955年10月出生,1978年至1986年,在北大化學系,林建華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當年,留北大任教,而1993年回國后的第一站也還是北大。
在北大,林建華一直做到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直到2010年被任命為重慶大學校長,才離開燕園。
林建華南下重慶大學就任校長時,時任北大校長周其鳳院士專程送了他一趟。兩人均是北大化學系出身,在“主政”北大前,都曾在京外名校擔任校長。
離開北大,卻難忘北大。在重慶大學發表就職演說時,林建華還特別提到曾在重慶大學任教的北大老校長馬寅初,認為馬老追求真理、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北大和重大的共同精神財富。
不到一年后,他又帶隊回到北大,用重慶的“火鍋”和“房價”,為重慶大學吸引招募北京的青年教師。在他任內,重慶大學還與北京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改革重慶大學教師隊伍建設
在重慶大學,令林建華滿意的改革就是教師隊伍建設。
為吸引師資,重慶大學設立了“百人計劃”,參考美國大學的教師聘任制度,對新聘教師實行預聘制,要想獲得永久職位,就必須通過嚴格的學術評價。同時,建立不屬于沿海高校,也有別于已有教師薪酬體系的年薪制。
林建華還帶隊到北京、美國尋找最具潛力的青年學者,2011年就引進了98名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
除改革人事制度外,林建華還實行了多項改革,包括對外發起成立6校組成的重慶市大學聯盟,共享優質高教資源,對內實行學部制改革,將學校原有26個二級學院劃入4個學部,力圖改變學校行政化傾向。
但林建華也明白,因為觸動了既有格局,改革也帶來爭議。
有篇“討伐”網帖就抨擊林建華引進的人“驕橫跋扈”,“逼走”了重大多年辛苦培養起來的長江學者,使“重大的優良基因飛快地流失”。
“個別老師流失肯定是有的,這是很正常的,有很多是個人的問題。那位長江學者后來走了,是因為他覺得這邊氣候不適合!绷纸ㄈA說,那篇網帖只是個別人的意見,在老師和同學里則沒有什么市場。
林建華在浙大就職的演說中,坦言自己喜歡自然、性格恬淡,有不善辭令、不善交際的弱點。
但他對校長之責有自己的理解,“我一直這樣要求自己:校長是個為社會和師生服務的崗位,不一定最有智慧,但一定應當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是全才,但一定應當豁達樂觀、知人善任。
延伸閱讀:
談就任浙江大學校長
“大學去行政化比較難”
記者:這樣一個風波會不會影響你在浙大改革的力度?
林建華:我想不會的。你說在重慶大學改革力度很大,我倒不覺得。其實在重慶大學我倒不覺得有人的利益受到傷害,在校老師的工資提高了很多,崗位津貼一年提高了35%。我們減少浪費,把更多的經費用到老師身上。
記者:大學去行政化,社會很關注。浙大會怎么做?
林建華:的確是比較難,行政化的形成是一個體系,對大學的管理是一個行政化管理。如果去行政化,把級別去掉了,將來的任命可能就采取聘任的辦法來做了。用招聘的方式,校長的責任和任務、工作方式就不一樣了。比如老的校領導,優秀的教授組成一個委員會,當然教育部可以派人來,參加這個聘任的過程。也就是說利益相關者,都能參與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