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首次全體理事會在巴西召開。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代表中國政府出席此次大會。
魯煒在會上全面闡述了習近平主席的國際治網主張,介紹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現狀和治網實踐,受到與會者高度贊同,被稱為“完美的中國治網模式”。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代表中國政府在2015年1月當選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委員會成員,也是亞洲和大洋洲地區唯一的政府官員代表。
以下是魯煒講話概要:
魯煒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內涵豐富,含義深刻,蘊含著哲學思想和東方智慧。當前,互聯網發展迅猛,但人們對互聯網的駕馭能力沒有跟上,網絡攻擊、網絡犯罪等“網絡病”給世界造成了危害,迫切需要我們找到互聯網治理的“道”。這個“道”是大道,而不是小道,是利于天下的道,而不是一己私利的道。
一是公平之“道”。信息流通無國界,網絡空間有疆域。我們既要支持互聯網的互聯互通、開放共享,也要充分尊重各國的網絡主權。國無大小,都要尊重其網絡發展權、網絡管理權,尊重其平等參與國際網絡事務的權利,反對利用互聯網干涉他國內政。
二是發展之“道”。互聯網應該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而不是危害,特別要更多服務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因為他們更需要互聯網,通過互聯網了解世界、擺脫貧困、享有幸福。要從全人類的共同福祉出發,從各國各方的共同利益出發,建立有效的網絡空間新規則。
三是安全之“道”。再好的車也要有剎車,離開了安全的互聯網一定會給人類帶來危害。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敢說完全掌控了互聯網,也沒有哪個國家敢說一個黑客都沒有,就像沒有哪個國家敢說沒有小偷,關鍵在于有效應對。中國政府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行為,希望與各方共同打擊黑客。
四是合作之“道”。互聯網真正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不能為了自身的發展忽視別國的發展,不能為了自身的安全而損害別國的安全。各國各方要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化解分歧,凝聚共識,不斷擴大利益的交匯點,實現共享共治。
與會代表普遍表示,魯煒所講的治網之“道”,揭示了互聯網的規律,提供了治理互聯網的中國思考、中國方案,值得國際社會深入探討和研究。
與會嘉賓在大會上開啟刷屏模式
互聯網專家Ian Peter說:魯煒說中國考慮到了各方的利益,這絕對是個大新聞,期待。
中國在世界互聯網治理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對于這個問題,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無不感慨的說,去年在巴西舉行的國際互聯網大會舉行時,有幾十個國家的部長參會,我可能是參會中級別較低的代表,但我一到會場就被安排在主席臺就坐,這說明世界越來越重視中國在全球互聯網治理中的作用。
ICANN總裁法迪·切哈德:必須讓中國政府參與到治理組織中來
“今天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過去我們都面臨相同的問題,互聯網缺乏法律和治理平臺;近年來政府逐漸開始了解重視數字空間的治理,并逐步意識到要建立一個多方的治理平臺,”ICANN總裁法迪·切哈德在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首次理事會上說,“2013年末巴西總統羅塞夫向他表示,互聯網治理須采取多利益相關方參與模式,而且必須讓中國政府參與到治理組織中來。”
歐盟副主席代表康斯坦丁 馮 奧蘭治·拿騷:中國互聯網治理模式堪稱完美
歐盟副主席代表康斯坦丁 馮 奧蘭治·拿騷評價說,他認為中國互聯網治理模式堪稱是完美的治理模式,歐盟相信必須建立一個平臺,并通過這個平臺讓互聯網多利益相關方能夠彼此加強進一步了解,全球開放式的交流,使平臺更具兼容性、更加開放,發揮出真正的潛能力量。
“非洲互聯網”之父Niinarku quaynor:中國的互聯網治理模式應該是世界最好的模式之一
“非洲互聯網”之父Nii narku quayno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能讓6億網民安全的上網,中國的互聯網治理模式應該是世界最好的模式之一。他說,非洲大陸有幾十億的人,其中66%的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中很多人沒有機會上網,希望委員會的成員幫助非洲,讓他們像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通過互聯網參與全球的商業、金融等各種活動。
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組織架構
2015年1月,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經過投票選舉,從來自全球的46位提名人選中選出了20名委員會成員,主要負責議決聯盟重大事項,推動ICANN國際化和全球網絡空間治理。
本次入選的成員涵蓋了四大領域。政府部門代表5名,如上圖從左至右為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歐盟副主席安西普、美國商務部部長普里茨克、埃及通訊信息部部長希爾米、阿根廷司法部個人數據保護官阿隆卡。
另外,此次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全體理事會還通過了聯盟正式章程,并選舉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等三人為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
章程進一步明確了聯盟中多個利益方合作的治理模式。根據章程,聯盟將成為推動各利益方切實合作的平臺,幫助各方應對互聯網治理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觀察者網關一丁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