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3億新工人: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關注中國現狀和未來的很多人都在詢問一個社會問題:中國新工人的未來何在。而我如果還聲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就必須面對這個問題。為什么全社會都在詢問這個問題?因為,如果中國近3億新工人沒有未來,中國就沒有未來;因為,中國的未來關乎世界的未來。這里所說的新工人,指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戶籍在農村的勞動者。
中國新工人的現狀
這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2014年全國打工者的人數為27395萬人。這是一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群體:在這近3億打工者中,8400萬人從事著制造業,我們穿的、用的都是他/她們制造的;6000萬人從事建筑業,我們住的房子、走的公路鐵路都是他們建設的;2000萬人從事家政工作,她們照顧著別人的孩子、別人的老人,卻見不到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付出了巨大代價的群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全國農村流動兒童達3600萬,在農村的他/她們見不到父母,在城市的他/她們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權利。
我具體接觸這個群體是從在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工作開始的,那是2008年。村子里聚居著上萬的工友,大家居住條件很差,卻每天沒日沒夜地操勞著。我很想知道大家在如此艱苦條件下勞作的動力和愿景是什么,于是就做了《打工者居住狀況和未來發展調查報告》,訪談了近150名皮村的工友。其中大家對兩個問題的回答引起了我的關注。當被問及:“如果在城市待不下去怎么辦?”65%的人回答:“回老家!”當被問及:“對未來有什么打算?”只有9%的人回答“回老家”,有53%的人回答“繼續在城市打拼”。這引發了我進行后續的研究:打工者在城市的生存狀況到底如何?打工者認為城市待不下去可以回老家,如果真的是這樣,當初還會出來嗎?老家是將來想回就回得去的嗎?就這樣,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我在城市(北京、重慶、東莞、蘇州、深圳、武漢)深度訪談了54名工友,又回到部分工友的老家(重慶奉節、貴州遵義、四川鄰水、河南武陟),走訪了5個村子,36戶農民,探望我在城市訪談的工友的父母和親人。通過這些調查了解,一幅“拼圖”展現出了中國新工人的并不樂觀的現狀并記錄在2013年出版的《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中: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迷失在城鄉之間。
1.待不下的城市
打工者在城市打工,但是他/她們的工作很不穩定,而且很多人沒有社會保障,根據我的調研數據,打工者平均一到兩年換一次工作,根據2014年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只有16.7%的人有養老保險,只有26.2%人有工傷保險;打工者在城市生活,但是他/她們在城市買不起房子,一部分人支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甚至借錢在老家的鎮上買了房子,或者在村里蓋起了房子,但是,那是一個回不去的“家”,因為必須在城市打工才能維持生活;打工者結婚了并且有了子女,但是他/她們的子女很多不能在城市的公立學校入學,因而被留在老家由祖父母撫養照顧,有一些干脆長年學習和生活在寄宿學校里;那些有幸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在城市被稱為“流動兒童”,從名稱上看就好像他/她們要重復父母的命運。
2.回不去的農村
農業是人類的生命線(人活著要吃飯,而且不能吃有毒害的食品),農村和大地是生命的根(土壤和水是萬物,包括人賴以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了農業和農村的健康發展,任何城市的發展建設都是無根的、虛幻的繁華。但是,今天,中國的農村大地卻是被我們拋棄的地方,是被圈地運動剝奪的地方。農業收入非常微薄,在我的實地調查中,收入最高的一戶河南農民靠農業的收入只占打工收入的一半;而收入最低的一戶四川農民由于受災,收入只占打工收入的2%;農業生態系統在瓦解,比如,在四川過去維持生態循環的“生豬-紅薯-玉米”的種養系統瀕臨崩潰;基層組織作用缺失,我了解到的湖北的一個村子,村委會的成員基本上由地痞流氓組成,欠了賭債靠集資來償還,如果不交錢,就給掐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打工者不是現在回到家鄉,而只想著老了以后回去,那么老了以后可能就更無家可歸了。
3.迷失在城鄉之間
打工只是為了養家糊口 從2009年以來,我開始指導我們同心創業培訓中心的學員做社區調研,學員自身也是打工者,由于對打工生活的迷茫,所以也萌發了想了解其他工友狀況的愿望,有兩批學員都做了“為什么打工?”的小樣本社區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工友的回答是:為了養家糊口。當我們的思想僅僅停留在自己可以養家糊口這個層次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只要使勁干、拼命干,命運就會改變,也許不會想到其他人和社會對改變每個人命運的關系,更具體點兒說,其實無法維護自身謀生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權益。如果多數人是這樣,那么可能到頭來個人的愿望什么都實現不了,大家都很難養家糊口,因為大家的利益沒有人去爭取。
打工者的“過客心態”“過客心態”是打工群體迷失的最顯著的特征。打工者生活在南方的工廠宿舍和北方的打工者聚居區,生活條件都非常差。但是,因為大家都認為打工生活只是暫時的,所以就可以將就和忍受。在生活中的“過客心態”,會讓他們不去爭取很多的現實需求,比如,對居住權的要求、對居住條件和環境的要求、對子女在城市義務教育權的要求。在工作中的“過客心態”,會讓他們不去爭取工人應得的權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過客心態”讓打工群體沒有任何抗爭的動力和談判的合力,最后只能被各種勢力和利益群體牽著鼻子走。事實上,從居住地的穩定性來說,打工者傾向于在一個地方落腳的趨勢是明顯的。我在北京皮村的調查就發現,在皮村居住了5年以上的工友并不在少數,很多在深圳和廣州打工的工友也已經在那里“暫住”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了。中國各地有很多工業園區,在那里工人只被當做廉價勞動力對待,不考慮工人的家庭、居住、子女教育方面的問題,也不考慮這個地區的社區發展問題。工業園區就是為了滿足資本生產和贏利的需要,當這個目的無法滿足的時候,資本就會撤離,而不會考慮這個地方的未來。打工者的“過客心態”看似是一種無奈選擇,其實卻正是資本霸權的勝利,資本本來就是“過客”,它的目標永遠指向最廉價的勞動力,而打工者的“過客心態”完全符合資本的邏輯,迎合和支持了資本的擴張和逃離。
新工人未來的可能性
新工人的未來在哪里?或者,新工人子女會有比父母好一些的未來嗎?我看到了兩種可能性:一個是未來更加糟糕;一個是風云莫測。新工人的未來,一是取決于新工人自身的思想和努力,一是取決于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環境。為了探究新工人自身文化狀態與未來的關系,從2013年到2014年,我進行了后續調研,在出版的新書《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里記錄了工友的故事和一些分析思考。書中講了一個工友蘇浩民的故事,蘇浩民屬于典型的“打工為了謀生”的類型,并且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年在湖北老家蓋起了三層樓房(一共花了30多萬,自己存款20萬花光,又借了10多萬)。書中講了一個工友王海軍的故事,王海軍是一個愛思考的青年。當然,為了生存,海軍工作非常努力,而且貸款在蘇州打工地買了一個小公寓(首付14萬,貸款14萬,每月還款1600元)。5月份,我同時見到了浩民和海軍,兩個人都說后悔了,浩民說:“蓋了房子也回不去,現在就后悔了,但是想賣也沒人會買!焙\娬f:“房子面積不夠子女就地入學的要求,媽媽最近又身體不好,回老家才能照顧,每月要還貸就被工作牢牢套住,實在后悔!焙泼窈秃\姸紝儆诩夹g工人,是打工者中收入稍高的,狀況也是極不樂觀。
所以說,當教育公平不能實現,當蓋房子只是為了資本牟利而不是為了人民的福祉,無論打工者個體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命運。
很多打工者辛辛苦苦打工,期望可以改變子女的命運。我跟蹤調研了重慶奉節一個高中班級的情況,高一的時候有69人,高二的時候剩下60人,高三的時候剩下48人,這期間輟學的同學都出去打工了。到了2013年高考的時候,4名上了本科大學,14名上了自費大專,2名復讀,其余都步入了打工者的行列。也就是說,69個上了高中的孩子,可以上大學和大專的有18人(26%)。那些自費的大專其實也是培訓廉價勞動力的過渡站。更何況,即使上了大學,畢業以后也難免步入蟻族一族。流動兒童的情況更不樂觀,小升初無法在城市入學就開始淪為留守兒童,不想留守的很多就早早輟學,再加上很多孩子在缺少關愛和學習樂趣的情況下,很早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如果我們想要有出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不是出路。第一,如果身為工人,卻認為只有成為老板才有出路,那么就沒有出路。這是因為,首先,老板一定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其次,在這樣的邏輯下,不僅不會去爭取做工人的應得權益,甚至會認同老板對工人的剝奪。第二,自謀職業表面上的確自由了很多,但是,從勞動時間上看,很多時候是比在工廠工作更加嚴重的自我剝奪。第三,當所有打工者打工的目的只是為了“養家糊口”的時候,可能大家都過不上好日子。第四,當所有人都抱著“過客心態”的時候,我們不僅不擁有現在,也沒有未來。
現在來看,改善打工者的現狀和未來,有兩個現實的可能性:一個在企業內部,通過集體談判協調勞資關系,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另一個在企業外部,創造合作型的勞動關系,為普通勞動者謀求一條集體發展的道路。創辦新工人的合作經濟、團結經濟、社會經濟,可以在城市,也可以在農村,涉及的領域可以包括:社區服務、住房、育兒、教育、生態農業等等。而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前提是,我們要知道“我們是誰”和“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爸雷约菏钦l”決定著個體的選擇,而“做什么樣的人”不僅決定了個體的命運,也決定著社會的命運。如果打工者認同自己是“農民工”,就接受了自己被“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命運,如果爭取做“新工人”,就成為了主動爭取自身和群體權益的一員。
汪暉在新作《短二十世紀: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論述:“‘一帶一路’必將是一個針對資本主義經濟模式進行改革的漫長過程,也必然是將歷史文明與未來的社會主義相互鏈接的進程。”中國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連,在美國和歐洲危機四伏的今天,世界甚至把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但是,如果中國繼續資本邏輯的發展模式,那么我們和世界可能一起走向深淵,這包括:越來越多的階級矛盾和沖突、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暴虐情緒、越來越嚴重的農業危機和生態危機。中國的政治中有著為人民服務的歷史遺產,也有著各種歷史遺留的包袱。歷史已經過去,讓我們直面現實,認真反思,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