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毛澤東主席出訪莫斯科期間為葉正大題詞:“建設中國的強大空軍”。
【文匯網(wǎng)訊】(記者 張紫晨、凱雷(微博) 實習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今年適逢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八周年前夕,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北伐名將,“八一南昌起義”前敵總指揮,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之子葉正大將軍。對于八路軍、新四軍等英模部隊代表將在九三大閱兵中受閱,葉正大將軍表示,“因為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新四軍作為華中抗日的中流砥柱,積極配合正面戰(zhàn)場,為抗戰(zhàn)做出了巨大貢獻。官方邀請英模部隊代表受閱,是對新四軍在抗戰(zhàn)中作用和地位的肯定,九三受閱實至名歸”。
葉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海內外公認的功勛卓著的軍事家。早在1926年的北伐戰(zhàn)爭,葉挺率領獨立團在武漢一舉擊潰軍閥吳佩孚的主力,獲得“北伐名將”的聲譽,他的部隊也被稱為“鐵軍”。
八十八年前的七月底,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的軍隊。八月一日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首次披露葉挺出山內情
1937年9月28日,北伐名將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葉正大向本報記者透露,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其實是周恩來的主意。
葉正大說,“當時,周伯伯派人到澳門請我父親出山,去上海商議出任新四軍軍長事宜。在上海時,周伯伯建議父親去找父親在國民黨高層中有影響力的同學轉告蔣介石:葉挺愿意出任新四軍軍長。因為父親當時是無黨派人士,國共雙方都可接受的人選。蔣介石搶先下令,任命我父親為新四軍軍長。同年11月,父親去了延安,同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交換意見后,中央批準了我父親任新四軍軍長”。
率部奮勇殺敵 壯大抗日力量
1939年5月,葉挺率兵穿越日軍封鎖線,北渡長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后,在津浦路東西兩側建立抗日根據(jù)地。1940年10月初,日軍五千余人進犯皖南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葉挺指揮軍直屬隊頑強苦戰(zhàn),斃傷日軍數(shù)百人,將敵擊退。葉正大頗為自豪地說,“父親是典型的軍人脾氣,鐵骨錚錚,充滿剛性,打起仗來英勇善戰(zhàn)”。
1940年11月,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成立,葉挺和陳毅分別任正、副總指揮,劉少奇任政治委員,統(tǒng)一領導華中新四軍和八路軍。1940年底,新四軍主力部隊發(fā)展到8.8余萬人。
記者了解到,葉挺還利用自身的影響力,開展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案赣H向愛國人士、海外華僑、國際友人以及國民黨內的朋友,募集物資、槍支、款項,并動員一批學者、故舊、親屬參加新四軍,壯大抗日力量!比~正大說。
敵后抗戰(zhàn) 新四軍抗日貢獻不可抹滅
得知八路軍、新四軍等英模部隊代表首次編組受閱的消息,葉正大表示,他的內心非常激動,“當年新四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包括蘇滬浙豫皖鄂贛閩八省的廣大地區(qū),是華中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新四軍為抗戰(zhàn)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英模部隊代表九三受閱實至名歸”。
針對有境外媒體做出不實報道,有意矮化和淡化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lián)、華南游擊隊等中國軍隊在抗戰(zhàn)中的地位和作用,葉正大表示,新四軍在華中敵后開展游擊戰(zhàn)爭,與華北敵后的八路軍互相呼應,與正面戰(zhàn)場的國民黨軍互相配合,陷日軍于腹背兩面挨打、首尾難以兼顧的不利處境。同時,還在戰(zhàn)役上還直接配合和支援國民黨軍作戰(zhàn),“新四軍的抗戰(zhàn)貢獻任何人都不可抹殺!”葉正大堅定地說。
與香港和本報的不解之緣
戎馬一生的葉挺將軍與香港“十分有緣”,南昌起義失敗后,葉挺曾護送病中的周恩來轉移到香港。本報的第二任董事長梅文鼎,年輕時亦曾追隨葉挺將軍抗日,曾擔任葉挺的副官、軍需科副科長等職。梅文鼎于1952年起出任本報董事長,直至1982年逝世,前后長達30年。
葉正大的女兒葉蓮告訴記者,葉挺逝世后他們一家與梅文鼎家人亦保持聯(lián)系。80年代初,梅老與夫人來京就住在她家,“就像一家人,其樂融融”。葉蓮的叔叔葉正光在80年初還曾與梅文鼎共赴延安,緬懷革命先烈。
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 鐵骨血性意志從未動搖
南昌起義后的四個月,也就是1927年12月11日,葉挺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擔任起義軍工農(nóng)紅軍總司令。由于敵強我弱,起義最終失敗。葉正大向本報記者披露了其中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在起義前夜,父親才從外地趕到廣州。由于當時敵強我弱,父親向起義指揮部提議:將起義部隊轉移到潮汕地區(qū)以保存革命的力量。但卻遭到起義部隊領導人之一,國際共產(chǎn)代表米夫的強烈反對,貽誤了時機。最終因部隊未及時撤離廣州,以失敗告終”。
葉正大透露,“在此之后,中共中央派李立三到香港了解情況,總結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在有意避開我父親的情況下,宣布處理意見:葉挺對革命有動搖的傾向,給予留黨察看的處分。我父親對這一處分不服,感到委屈,便去莫斯科找共產(chǎn)國際中共領導人王明說明情況,王明卻不予接待。我父親一氣之下出走西歐,與黨失去聯(lián)系”。
葉正大告訴記者“父親先后到了德國、法國等地,一方面為了生存,曾經(jīng)做苦工;另一方面到當?shù)貓D書館尋求中國革命的真理,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密切關注國內的形勢變化。父親革命意志堅定不移,在這隨后任新四軍軍長率部奮勇抗日中即體現(xiàn)出他一以貫之的血性鐵骨作風”。
伉儷情深 夫妻攜手抗日
葉挺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的同時,他的妻子李秀文也在默默支持他的抗戰(zhàn)事業(yè)。葉正大告訴記者,“當時新四軍經(jīng)濟困難,裝備落后。母親變賣了一批首飾,從廣東、香港一帶買了3600支手槍,供給新四軍抗日”。
葉正大的母親李秀文,是一位出生于廣東的大家閨秀。1922年,葉挺在擔任孫中山警衛(wèi)團二營營長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一位“白衫綠裙的女子”相戀。這位女子就是葉正大的母親李秀文。葉正大告訴本報記者,父親與母親的感情很好,很有默契。
“自中學時代情定父親,母親一直陪伴在他身邊,走過北伐,支持抗戰(zhàn),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風雨雨,沒有一句怨言,始終不離不棄!痹谡勂鹉赣H李秀文時,葉正大言語中充滿了欽佩和敬意,“母親的家庭十分富裕,在結束歐洲的生活回到澳門后,我們一家沒有收入來源,生活就靠母親的嫁妝”。
“今日我特別覺得須的可愛。我在自由的時候,吾妻很討厭它,我每過幾天必刮須一次,吾妻笑問:今日為何又刮須?我只能一笑答之,彼此均會意了……”這首《囚語》,是葉挺在1941年皖南事變被捕之后在獄中所作,時間比廣為流傳的《囚歌》還要早,寄托了他對相濡以沫愛妻無限的思念。
《囚歌》明志 兒子心中珍藏的父親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呵,給你自由!……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1941年1月,“皖南事變”之后,葉挺被國民黨強行扣押。在獄中,他悲憤地寫下《囚歌》明志。每當念起這首令人蕩氣回腸的《囚歌》,葉正大都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回憶起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葉正大將軍數(shù)次落淚。他告訴記者,工作嚴肅認真的葉挺在生活中非常和藹慈祥,“父親從西歐回到澳門,一有時間就陪孩子們玩耍。但更多時間他都在翻閱國內時事報刊,并通過港澳地下黨領導人廖承志等與黨聯(lián)系,尋求為黨為國工作的機會”。
談起在澳門生活的那段日子,葉正大滿臉溫馨,“這段時間是我們全家相聚最長,最齊的時候,是全家最寶貴的幸福記憶。父親非常注重對我們的教育,借助游戲方式培養(yǎng)我們如何應對當時動蕩社會的能力,周末教我們游泳,鍛煉我們的身體和毅力。父親還常常獨自一人在家研究軍事技術,研究炸藥和飛機模型”。
AG600——航空專家的心愿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葉正大將軍樸實無華的性格正是遺傳自他的父親葉挺。1948年,葉正大與前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鄒家華等20余名烈士的遺孤,赴莫斯科留學。
1955年,葉正大畢業(yè)于莫斯科航空學院飛機制造系,后來成為我國第一批航空專家,是中國的航空事業(yè)是我國飛機設計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曾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作為航空專家,葉正大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中國自主研制的AG600水陸兩棲民用飛機在首飛后大量生產(chǎn),并出口到國外。同時,他特別期待中國的這架“水上飛機”能與香港澳門合作。
披露葉挺給子女改名“正大光明、揚眉吐氣”秘辛
葉挺夫婦共生育了九個子女,在采訪過程中,葉正大還向本報記者披露,他原本不叫葉正大,“我原來的名字是福農(nóng),后來父親給我改為正大,老二福麟改為正明,依次改為華明、正光,父親最疼愛的女兒——我的五妹改名為揚眉。父親說:你們的名字合起來就是:正大光明,揚眉吐氣!”
1943年,葉挺被轉到李濟深管轄下的桂林,并允許與家人住在一起!澳赣H帶著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與姨父麥暢生一家離開澳門,經(jīng)韶關、長沙到廣西桂林”,葉正大回憶道,“那時我已經(jīng)四年余未見父親了。這次相見,看到父親變化很大,消瘦了,烏黑的頭發(fā)已浮現(xiàn)一絲絲的斑白”。
與李濟深患難之交
葉挺早一個月到達桂林,先是住在由李濟深安排的城里一家小旅館里。葉正大告訴本報記者,“那里原來是李濟深準備在日本轟炸桂林時臨時辦公的地方,大概有二三十棟平房。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姐妹和姨媽一家投奔父親,一大家子十幾口人,就住在那里其中的幾間平房里!比~正大說,“當時李濟深對我們這個大家還是挺照顧的,我記得每個月支給三擔軍米,但在當時,這一點補貼遠不能負擔起全家的支出”。
回憶起那段陰暗苦澀的日子,葉正大感慨,“在這樣情形下,父親仍關注我們的成長。他常教育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搞陰謀詭計、獨斷專行”,正是由此葉挺將軍為他們兄妹們改名以明志。
1946年4月8日,葉挺夫婦乘坐的飛機在飛往延安的途中失事,葉正大想要和父母弟妹團圓的美夢破碎了。葉正大將軍哽咽地說,“無情的災難吞噬了我的父母。但是,父親的精神是不會泯滅的。在他出獄第二天寫給毛主席與黨中央請求入黨的電報上,他說,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他將貢獻自己的一切”。
“父親的這句話永遠銘記在兒女們的心上,我們繼承父親的意志,繼續(xù)他未竟的事業(yè)!比~正大悲傷的淚光中透露著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