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邱曉華最近很活躍,頻繁亮相于各種場合談論經濟問題,談房產、談股市、談GDP增速,由于話題分量足,屢屢成為了各大財經媒體報道焦點。
說到邱曉華,一些年輕的小伙伴或許不太熟悉。十多年前,他就是風云人物,年輕的部級高官,出眾的經濟學者。
2006年,時任國家統計局長的他,因在職期間收受不法企業主所送現金、生活腐化墮落、涉嫌重婚犯罪等問題,被雙開并免去局長職務,獲罪入獄一年。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邱曉華如今的頭銜除了統計局原局長之外,還多了一個:著名經濟學家。
與眾多落馬官員出獄后不能自食其力以致生活窘迫不同,邱曉華走出牢門后馬上找到了工作,他先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研究機構任高級研究員,又到民生證券擔任首席經濟學家。“著名經濟學家”的新頭銜,由此而來。邱曉華發表的經濟觀點貼近時事,頗有見地,在各類新媒體平臺上流傳甚廣,也讓他成為了當下頗具知名度的經濟“網紅”。
事實上,正如邱曉華本人所言:“我本來就是個學者!1982年,廈門大學畢業的邱曉華分配到國家統計局。其間,無論是1986年撰寫的《從國情、國力出發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對策》,還是1991年的《對三年治理整頓的反思與回顧》,都震動了中國經濟界。30歲出頭的他,以政府官員之身,博取業界超高評價,同齡官員與其比肩者少之又少。
現實生活中,像邱曉華這樣的“逆襲"勵志故事還有不少:
2013年,中央編譯局長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免,他的名字依然出現在該局官網專家學者名錄中,為正高職稱的研究專家。免職22個月后,他出席了一個公開學術活動并作主題報告。
2004年2月,因受賄罪被判8年的鄭州市委原常委楊振海被提前釋放,楊步入政壇之前,曾經在河南省鞏義市一家冶煉廠從技術員做到工程師。媒體報道稱,在出獄后,妻子曾要求他“找找市里的領導,安排到技校當老師”,兒子建議父親去某鋼鐵公司,但是楊振海選擇了“廢品收購生意”,一年凈賺12.8萬。一年后,他被一個工廠聘為副廠長,主管生產和技術革新。
最讓人刮目相看的人物是褚時健,這位云南紅塔集團的原董事長1999年因貪污被判無期。后他因病保外就醫,與妻子承包荒山種橙。如今,褚橙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名滿天下,當年的煙草大王,又成為了頒獎禮上的“特別致敬人物”。
每個人有長有短,官員亦非完人。他們在仕途上走的彎路,已在紀律處分和牢獄之災中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宦海沉浮并不能全盤否定他們本身對社會的有用之處。事實也是如此,這些擁有一技之長的官員,出獄之后再度出發,自食其力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翻開人生新的一頁完成逆襲,同樣值得點贊。
以寬容態度公允評價公眾人物,是一個社會進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