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從嚴治黨重要的制度遵循
--寫在《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印發之際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條例》。《條例》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的制度遵循,對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黨的歷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強化問責工作、落實“兩個責任”的改革創新,到固化實踐成果、扎緊制度籠子的立規創舉……十八大以來,從行動到規則,從以治標為主到標本兼治,見證著世界最大執政黨以更加成熟的姿態、更加有力的步伐,奮進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征程上。
全面從嚴治黨、推進標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級領導干部要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
“落實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督促黨的領導干部踐行忠誠干凈擔當。”翻開《條例》,問責“利劍”指向一個清晰“靶心”--擔當。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擔當責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條例》時如是強調。
“各級黨組織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向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擔當精神看齊,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王岐山同志在制定《條例》座談會上指出。
這些表述,可謂意味深長。
《條例》全文13條1700余字,簡潔凝練明確了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制定出臺《條例》,就是要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永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中央紀委研究室相關同志說。
這是擔當使命的重要保障。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黨肩負的歷史使命,責任重于泰山。這個擔子首先要壓給440多萬個黨組織和80多萬有領導責任的“關鍵少數”。
“沒有問責,責任就落實不下去。”湖南省法學會廉政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鄧聯繁說,制定《條例》,就是要用問責推動責任擔當,把黨的戰斗力煥發出來,確保實現黨的歷史使命。
這是從嚴治黨的實踐要求。
十八大以來,全黨抓住落實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積極探索實踐,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但同時,問責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只想要權力,不愿擔責任;奉行好人主義,不敢較真碰硬;問責開展不平衡,地方問責多、部門問責少,追究直接責任多、追究領導責任少,等等。
當前,全面從嚴治黨正處在從治標為主走向標本兼治的重要節點,必須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進一步規范和強化問責工作,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這是管黨治黨的理論創新。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過去都把這個問題混淆了,沒有把權力、責任、擔當聯系起來,甚至只有權力沒有擔當。制定《條例》,就是要告誡全黨,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
“把權力與責任、義務與擔當對應起來,實現從‘官多大權多大’ 到‘官多大責多大’的轉變,這是黨的建設理論的一次創新,為新形勢下管黨治黨提供了重要遵循。”浙江省委黨校教授陳宏彩說。
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
“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存在差距”“司局級干部竟然寫不全、答不全‘五大發展理念’‘四個全面’的內容”“某部門下屬單位未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基層黨組織長期不換屆”“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嚴格”……
中央巡視組巡視“體檢”后反饋的“問題清單”,揭示了管黨治黨存在的突出問題: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薄、組織渙散、紀律松弛。
王岐山同志在制定《條例》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有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管黨治黨不嚴、責任擔當缺失,搞好人主義、一團和氣。”
《條例》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等方面歸納問責情形。
《條例》字字千鈞,卻用相當篇幅對6類問責情形進行闡釋。“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落實”“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組織生活不健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分別被列入“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范疇。
“發現問題就要對癥下藥、標本兼治,加強制度建設就是治本。”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認為,《條例》提煉歸納問責情形,抓住了現階段的主要問題,讓從嚴治黨嚴起來實起來,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從嚴治黨豐富實踐,不僅對與時俱進完善黨內法規制度提出了新要求,也為黨內法規制度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據中央紀委研究室相關同志介紹,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先后對山西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等嚴肅問責。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對4.5萬余名黨員領導干部做了責任追究。
失責必問,問責必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條例》時進一步強調,“對于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
梳理現行黨內法規制度,與問責相關的共有119部,其中專門規定12部,包含問責內容的107部。這些法規制度對事件、事故等行政問責規定多,沒有突出堅持黨的領導、緊扣全面從嚴治黨,沒有準確界定責任概念,沒有體現權責對等,問責主體不明確、事項過于原則、方式不統一。
“作為基礎性黨內法規,《條例》對現行問責規定進行整合規范,實現了問責內容、對象、事項、主體、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中央紀委研究室相關同志說。
比如問責主體和對象,《條例》明確,問責主體為有管理權限的上級黨組織,對象則是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關鍵是一把手。
再如問責方式,《條例》將現有各類規定中的14種問責方式,規范為對黨組織的檢查、通報、改組3種方式和對黨的領導干部的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4種方式。
“《條例》從制度上明確提出問責要求,補齊責任追究的重要一環,與其他黨內法規協調銜接,形成黨內法規閉合系統,這是黨的制度建設的又一次飛躍。”馬懷德說。
讓法規制度的力量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得到充分釋放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貫徹執行法規制度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
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的制度籠子,頒布了就必須認真施行。決不能只是嘴上說說、紙上寫寫、墻上掛掛,濤聲依舊,重復昨天的故事。
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審議通過《條例》時特別強調,“各級黨組織都要把自己擺進去,聯系實際、以上率下,敢于較真碰硬、層層傳導壓力,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加強宣傳,抓好學習。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首先要把黨的觀念喚醒,切實增強黨章意識和黨規黨紀意識。學習貫徹《條例》必須同學習黨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結合起來。各級黨組織要通過有層次、有重點、有節奏的宣傳,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依規治黨、普及制度。
以上率下,層層傳導。
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黨中央從中央部委和省一級抓起,把責任讓黨委(黨組)書記扛上,省委書記再把責任傳給所有班子成員,壓給市委書記,市委書記壓給縣委書記,一直壓到基層,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這是落實“兩個責任”的成功經驗,也是貫徹《條例》的有效途徑。
抓住“關鍵”,較真碰硬。
頒布了問責條例,擔當問題也不會自動解決。《條例》要想起作用,關鍵在于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要敢于較真、敢于碰硬。中央部委黨組、省區市黨委都要把自己擺進去,不能只對下級問責。紀委、紀檢組要從自身做起,把握樹木與森林,動真格、敢問責。必須緊盯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形成“有權必有責,失責必追究”的鮮明導向和濃厚氛圍。
問責一個,警醒一片。
問責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憐憫之心。只要條件夠了,就要較真叫板,該問到哪一級就問到哪一級,這樣才能發揮震懾效應,警醒一大片。只有抓住典型嚴肅查處、追究責任,黨的紀律才能真正嚴肅起來,責任才能壓下去,不會流于形式、陷入空談。年終要盤點,對不敢問責的也要問責。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認真勁兒,認真貫徹落實《條例》,擔負起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