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的發(fā)生和流傳植根于人們的文化情懷。它是一個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根”與“魂”,是一方水土百姓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結晶。在國務院先后公布的4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浙江蟬聯(lián)“四連冠”,共有217個項目上榜。


作為非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的傳統(tǒng)曲藝和手工技藝種類豐富、造詣很高,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浙江特殊的“文化符號”。
G20杭州峰會到來之際,快跟著小布欣賞這些外國人最愛的“浙江文化符號”~
浙派古琴藝術
(世界級非遺項目 )
古老的弦樂,經(jīng)典的流派。
關于浙派古琴的“琴祖”,有說伏羲,有說神農(nóng),有說黃帝。舜定琴弦為數(shù)五, 文王增一, 武王伐紂又增一, 遂為七弦。高山峨峨,流水湯湯,一部華夏史,半部在琴中。
2003 年列 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保護地為杭州市。


舟山漁民號子
(國家級非遺項目 )
三拉滿艙亮晶晶, 大海不負抲魚人。
舟山漁場, 萬舸穿梭。誰也弄不清楚什么時候開始, 漁民號子由最初的簡單的作業(yè)發(fā)令,逐漸成為節(jié)奏明快、旋律悠揚的海洋民間音樂。
2008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岱山縣。


昆曲
(世界級非遺項目 )
蘭分兩穗,各香一枝。
昆曲六百年,半部在浙江。永(永嘉)昆、金(金華)昆、甬(寧波)昆都是昆曲在浙江的支脈。
2001 年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保護地為浙江省。


浙江昆劇團演出昆曲《牡丹亭》
越劇
(國家級非遺項目)
大劇故鄉(xiāng), 歷久彌香。
越劇,是嵊州人民創(chuàng)造的戲曲藝術, 歷經(jīng)一個世紀,從男班藝人、“三花一娟”到“十姐妹”,從家門口唱到甬紹滬杭,唱紅海內(nèi)海外。如今步入嵊州,行走剡溪,依然越曲聲聲、越韻陣陣,演繹著“嵊州人,人人都愛唱越劇”的精彩。
2006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嵊州市。


茅威濤與陳曉紅主演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
余杭滾燈
(國家級非遺項目)
不滅的燈,不息地滾。
余杭滾燈是余杭翁梅一帶的燈舞,它可以在地上滾,也可以往天上拋,里面的蠟燭卻永遠不倒、不滅。過去,余杭滾燈主要活躍在廟會迎會儀仗隊伍中,被譽為“吉祥之物,強體之寶,娛樂之器”。
2006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杭州市余杭區(qū)。


大奏鼓
(國家級非遺項目 )
漁婦的期待,漁夫的狂歡。
元宵的石塘,海邊鑼鼓聲聲。一幫漁家“女子”正圍繞著中央的大鼓起舞。他們手持木魚、扁鼓,隨著鑼鼓點子不停地扭腰、甩胯、搖頭,時而碎步輕移,時而騰挪跳躍,原來是一群媒婆。媒婆們身穿藍襖,腳著黃褲,但細細看臉,濃重的白粉涂滿被海風吹成古銅色的臉,臉頰還涂了兩個大紅圈,粗大的腳板套著腳鐲。這是一群漢子扮演的媒婆。
2008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溫嶺市。

紹興蓮花落
(國家級非遺項目)
三翹板一響,腳底板發(fā)癢。
紹興蓮花落是浙江四大曲種之一,形成于清道光、咸豐年間,流行于紹興、杭州、寧波一帶。紹興蓮花落說表幽默風趣,唱詞通俗生動,唱腔樸實流暢,生活氣息濃郁。
2006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紹興市柯橋區(qū)。

蓮花落《回娘家》
金石篆刻
(世界級非遺項目 )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金石篆刻是書法和鐫刻結合,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2008 年北京奧運印章,就是用印,象征信諾,表達中華民族共創(chuàng)和諧世界的美好愿望。
2009 年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保護地為杭州市。

王星記扇
(國家級非遺項目)
帶上一把杭州雅扇周游世界。
杭州城里曾經(jīng)有條“扇子巷”,是清光緒元年王星齋創(chuàng)立“王星記”的地方。竹、木,紙、絹,拉花、畫花,折扇、紈扇……王星記的花扇進貢清廷,尤其黑紙扇,雨淋不透,暴曬不翹,為杭州一寶。
2008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杭州市下城區(qū)。

1.5 厘米貼金彩繪黑紙扇《王星記》

烏木細拉花工筆雕邊扇《中華之春》
藍印花布
(國家級非遺項目)
藍與白的糾結。
靛藍在白布上行走后的“作案現(xiàn)場”叫藍印花布,原生態(tài),純手工。靛藍用于印染,在我國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世世代代的織布女和染坊男,共同合謀了這道江南水鄉(xiāng)的衣景。這是一場藍與白的糾結,瞧瞧那些不規(guī)則的灰干綻裂的冰紋,活脫脫就是青花瓷。
2014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桐鄉(xiāng)市。

湖筆
(國家級非遺)
一橫一豎只留鋒穎,一撇一捺妙筆生花。
湖筆,又稱湖穎。穎,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這是用上等山羊毛制成的,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據(jù)載,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日書萬字,曾要人制筆,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后來,“湖穎之技甲天下”,榮譽遠揚四海。
2006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湖州市南潯區(qū)。


龍泉青瓷
(世界級非遺項目)
粉青梅子青,青翠潤澤。哥窯,弟窯,素肌玉骨。
龍泉青瓷,從晉代走來,一直低調(diào),直到遇上宋徽宗,才成了嬌寵。龍泉青瓷以鬼斧神工的制瓷技藝開創(chuàng)了“哥窯”和“弟窯”,以自然天成的厚釉技藝成就了“梅子青”與“粉青”。她含蓄、溫厚、樸實,是世界陶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2009 年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保護地為龍泉市。

泥金彩漆
(國家級非遺項目)
堆出好花樣,嫁個好兒郎。
寧波舊俗,男家在娶兒媳前要做一張大木婚床;女家則要置辦紅妝家具。兩家做的都是竹木器活,完工之后要作外表裝飾。這時,泥金彩漆工匠就上門了。寧海十里紅妝博物館收藏著清中期的龍鳳紅板箱、大木眠床,都屬泥金彩漆。
2011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寧海縣。

木拱橋
(世界級非遺項目)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我在心靈深處守候。
編梁木拱,是建造木拱橋的核心技術。拱架的別樣穿插很炫目,卻沒一根構架是多余的。造橋師傅根據(jù)溪流寬度,以三節(jié)苗、五節(jié)苗來構筑成極其穩(wěn)固的拱架橋梁,并在橋面上蓋筑廊屋,這樣造出來的橋,既能通行,又能避雨,還能使廊橋的木料經(jīng)久不腐。
浙南山區(qū)的泰順縣、慶元縣境內(nèi),保存著大量的古廊橋,如北澗橋、溪東橋、如龍橋、蘭溪橋等百余座。
2009 年列入亟需保護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保護地為泰順縣、慶元縣。


東陽木雕
(國家級非遺項目)
讓木頭講故事,讓居住更詩意。
東陽木雕,始于唐宋,歷史上名匠輩出。20 世紀20 年代,杭州仁藝廠匯集各地木雕精英舉行雕技比賽,杜云松技藝超群,被譽為“雕花皇帝”,后又有“雕花宰相”黃紫金、“雕花狀元”劉明火,在業(yè)界享有盛譽。
2006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東陽市。

青田石雕
(國家級非遺項目)
石上繡花,點石成金。
青田石呈蠟狀,不用上手都能感覺到什么叫“溫潤如玉”。它質(zhì)地細膩、紋理鮮明,顏色也很多,黃的、白的、青的、紅的、灰的,應有盡有。因材施藝,取勢造型,依質(zhì)布局,因色取俏。一塊青田石頭,到了能工巧匠手上,奇妙之旅就開始了。幾番鏤雕、圓雕、浮雕與線刻之后,美麗就與你常在了。
2006 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保護地為青田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