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2016年即將收官,回顧這一年,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成績來之不易。未來一年的經濟工作將如何展開?中共中央政治局9號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
按照慣例,每年底研究分析來年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非常關鍵,扮演著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基調的重要角色,后者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總指揮。會議認為,2016年我國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要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在描述2017年經濟工作時用了不到600字,但卻透露出了不少信息。
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以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總基調。明年也不例外,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響攻堅戰。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絕非一日之功,明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會議要求,明年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破解發展難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會議提出,明年要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振興實體經濟是真正的強國之路。會議提出,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專家指出,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
2017年房地產市場動向備受關注。會議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如何加大開放力度?會議提出,明年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完善法治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釋放消費潛力,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吸引外資。未來中國將以更快步伐更深融入世界。
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露明年經濟工作哪些信號?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匡賢明就此話題做出解讀分析。
匡賢明: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會議,它向大家透露了關于2017年整個經濟工作會議的一些基本信息。在我看來,有三個方面的信息值得大家關注:
第一,2015年我們的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這次會議再次明確提出穩中求進,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今年是宏觀經濟比較緊張的一年,各方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態勢比較關注,2016年我們的宏觀經濟逐步實現穩定,防止了“斷崖式”下降,比如PPI和PMI這些指標都呈現出了比較好的態勢。其次,在改革上,今年相當一部分的任務和精力都用在了改革的規劃、部署和推進落實上,在這個過程中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仍然面臨著很多結構性矛盾的挑戰,這是對2017年整個經濟形勢的一個總體判斷,比如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領域的金融風險凸顯。在此情況下,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中求進作為一個總基調,可能預示著我們在整個宏觀政策上會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同時在一些財政政策上可能會加大相應的力度。
第二,這次政治局會議透露出關于改革的一些信息。在我看來,2017年有可是改革加快推進的一年,因為首先,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一個思路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這次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也就是說,在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同時,這次政治局會議不僅把促改革提了上去,而且提到比較前的位置,這說明決策層對改革的重視開始進一步提高。其次,今年宏觀經濟的穩定給改革提供了比較大的空間,過去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的改革可能會在2017年加快推進。再者,這次很明確地提出了加快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和關鍵性領域的改革。其中,比如財稅體制方面,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可能會進一步理順等。因此,會議釋放出了2017年我們改革要進一步加快的一個信號。
第三,在對外開放方面,這次政治局會議也提到要采取多種措施,會議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可能有三個方面,首先,對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我們會進一步認識,對外部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會做更全面的防范準備。第二,我們可能需要加快開放力度,包括推進自貿區的改革,發揮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第三,2017年可能是“一帶一路”走出去非常關鍵的一年,鼓勵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力度應該會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