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一輪巡視進駐情況全部公布,最受關注的無疑是首次啟動的“機動式”巡視。
此次帶隊“機動式”巡視的官員,一位是陳瑞萍,她長期在中辦工作,擔任過中央紀委駐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紀檢組組長,去年開始擔任巡視組長。
另一位是紀檢老將寧延令,他長期在中紀委工作,近10年前就開始參加巡視工作,十八大后,多次擔任中央巡視組長。
寧延令曾巡視江西,在巡視中發現了蘇榮案的線索。中紀委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中,他出鏡作了介紹:

當時有同志給我們反映,說我們江西前不久開省人大主任選舉的一個會議,蘇榮丟了將近50票,得票是倒數第一,然后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時候他又丟了將近70票,他得票數在當選代表當中是倒數第二。作為一個省委書記,他丟這么多的票,那顯然就是說一些干部也好,包括一些代表也好,已經對他的意見很大了。
大家都知道,中央巡視工作啟動以來,吸收了各個領域參加,提升了專業性,也培養鍛煉了干部,此次巡視也不例外,巡視組成員有財政、審計部門的官員,也有地方官員。
不過,與其他巡視組相比,參與“機動式”巡視的主要成員,是清一色的紀檢干將。
陳瑞萍的兩位副手陳毓江、胡志權,一位曾任中央紀委駐新聞出版總署紀檢組副組長,一位是浙江省紀委副書記。寧延令的兩位副手高飛、羅建文,一位是中紀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另一位是廣西自治區黨委巡視辦主任。
此外,早在兩年多以前,陳毓江曾參與了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的巡視工作。此次可謂既是“機動式”,也是“回頭看”。
與巡視組長人選一同披露的巡視信息,還有巡視時間、聯系方式等關鍵內容。長安街知事APP發現,巡視信息中有這樣一個細節,透露了“機動式”巡視的與眾不同。
這個細節,就是巡視時間。大家不難發現,本輪常規巡視,時間大致在兩個月左右,比如第一巡視組進駐的中國農業大學,巡視從3月1日到4月28日。
而對四個單位開展的“機動式”巡視,時間為一個月左右,比如第六巡視組進駐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巡視從3月6日到4月5日。

本輪巡視啟動時,小伙伴們都十分關心“機動式”巡視與常規巡視的區別,有的說是不打招呼“突然進駐”,有的說“來了就走、走了又來”,還有的說是“專門巡視某一類問題”。
從目前公開的情況來看,進駐環節和巡視受理的重點問題,與常規巡視大體一致。但從巡視時間來看,確實體現了“短平快”特點。
值得關注的是,帶隊“機動式”巡視的兩位組長(知事注:一組巡視兩個單位),在進駐發言時不約而同地說到了這樣一段話:
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發揮“小隊伍、短平快、游動哨”的靈活優勢,重點把好“廉潔關”“政治關”,解決“燈下黑”問題,形成有力震懾。
歷次巡視的情況反饋中,涉及的問題是方方面面的,可見巡視組巡視內容之豐富。然而,“機動式”巡視比常規巡視時間短一個月,能把問題挖透么?
去年11月,中紀委網站曾刊載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辦公室主任黎曉宏題為《加快構建巡視監督立體網絡格局》的文章。對于“機動式”巡視,黎曉宏表述為“更加機動靈活,讓人摸不著規律,做到‘聞風而動,出其不意’,切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巡視成為黨內監督的‘移動探頭"。
大家可注意兩個,一個是聞風而動,一個是針對性。簡而言之,就是要突出重點,點到穴位上。而要做到這兩點,充分的準備工作必不可少。
“機動式”巡視是首次開展,中紀委在啟動時特別使用了“試點”的表述。既然是試點,派出經驗充分的反腐老將擔當重任,可見準備之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