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農惠農潤民心
———金昌加大投入全力支持“三農”紀實
永昌縣紅山窯鄉山頭莊村七社村民秦國良去年搭建了兩座食用菌大棚,得到了金昌市政府2400元的支農補貼。和秦國良一樣,去年永昌縣有上千農戶領到了這樣的補貼。這是金昌市強農惠農的一個縮影。
金昌堅持城鄉統籌發展,通過加大農業基本建設投入,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工業反哺農業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多種強有力的措施,努力實現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的目標。2008年,市財政預算安排“三農”建設資金8788萬元,較上年預算增加2970萬元,增長51.05%,再創市級財政支農總額、增量和增幅之最。這幾年,全市用于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達到2億多元,12所鄉鎮中學已有10所建成了教學大樓,鄉村中小學基本建起了微機室、地面衛星接收站和現代遠程教育網點,開設了英語課和微機課,使農村中小學生享受到了和城市學生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目前,全市農村初中升學率達到98.92%;高中升學率達到78.6%,比2001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
金昌搭建城鄉一體的醫療保障服務平臺,投資新建了11座鄉鎮衛生院大樓,并配備了先進的醫療設備。138個村全部有了衛生所,并為每個村選配了1至2名合格的醫務人員,每月由財政給每人補貼100元。鄉鎮衛生院222名醫務人員的工資由財政全額撥發。這些措施,確保了農民頭疼腦熱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鄉。去年,全市多渠道投入農村公路及鄉村汽車站點建設的資金達到8000多萬元,完成了20多條鄉村道路的建設任務,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目標,87%的行政村和40%以上的自然村通上了油路。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實施人飲解困工程和人飲安全項目,全市一半以上的農戶喝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金昌市把社會保障機制延伸到鄉村,建立起城鄉一體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民和市民共享“陽光”。目前,新型合作醫療、大病補助、醫療救助“三位一體”的合作醫療新機制已覆蓋全市農村,農民參合率達到96.71%。對農村五保戶、特困戶、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由政府“埋單”幫助參加了合作醫療。政府給農村低保家庭在校高中生每人每年補助1200元。凡是特困家庭考入高校的學生,除一次性給予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學費救助外,由市財政撥付專款,給特困大學生每人每月補助100元生活費。為離任村干部以及80歲以上的農村低保老人、75歲以上的殘疾老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鄉村高齡老人不僅每人每月能享受最高200元的養老送時服務費,而且每天還可免費喝上一袋由政府提供的鮮奶。838名農村五保戶全部由政府撥款供養。從今年7月1日起,市上又推出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新舉措,對年人均純收入700元以下的農村居民實行應保盡保,人均月補差為40元,惠及2591戶、8541人,低保標準和補差金額在全省居于較高水平。
金昌建立和完善以工哺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采取大企業包鄉鎮、中小企業和機關單位扶村社、黨員干部幫農戶的形式,扶持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幫助農民增收,解決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金化集團等12戶大企業對口幫扶全市12個鄉鎮,138個中小企業和機關單位幫扶全市138個行政村,企業和機關單位上萬名黨員干部同困難群眾結對子、攀“窮親”,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幫扶關系。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機關黨員已和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8650多對,去年以來共幫扶資金和物資價值400多萬元,辦實事3600多件。金川公司近年來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捐助資金4000多萬元,還為當地農村免費培訓了3000多名技能型務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