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金昌市東面的戈壁灘上,塔吊林立,機聲轟鳴,新建的道路和管網縱橫交錯,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總投資140億元、占地10平方公里的金昌新材料工業園區正在加緊建設。園區已吸引包括世界500強之一的中化集團公司、國內500強之一的新希望集團等眾多大企業大集團的項目入駐。昔日不毛之地,如今春潮涌動,成為金昌新興接續產業的“孵化園”和經濟轉型的主戰場。
金昌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金昌市委、市政府從國內外不少資源型城市“礦竭城衰”的教訓中,冷靜思考資源消耗與可持續發展的辯證關系,積極謀劃未來發展大計。他們認為,破解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難題,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多元支柱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是:繼續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無機化工、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以新材料和化工深加工為主的接續產業,打造硫化工、堿化工、煤化工、磷化工“四大化工”產業集群,配套發展與優勢大企業相關聯的產業,形成支撐金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多個產業體系。
在這一總體思路下,金昌市大力倡導創新思維加實干作風,在經濟轉型和接續產業發展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實施資源多元化配置戰略,延長自有礦山服務年限,為經濟轉型贏得時間和空間。金昌市委、市政府積極支持金川集團公司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參與國內外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并面向兩個市場,實施規模化、國際化經營,不斷擴大兩種資源的利用量,加大外購原料的規模。2007年,金川集團公司鎳、銅、鈷原料總量的50%、75%和70%從國內外購進。同時,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在自有礦山開采中,堅持“貧富兼采”,一噸貧礦也不丟失。2007年,金川集團公司礦石回采率超過96%,低品位礦石開采量超過290萬噸,占總出礦量的45.3%,采礦損失率和貧化率均控制在5%以下,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大大延長了自有礦山的服務年限。
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著力建設“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資源節約型社會。全市各重點企業廣泛采用節能新技術,實施重大節能技術進步項目,大力推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僅去年一年,全市用于節能減排項目的投資就達54.64億元,實施技改項目24項。同時,爆破拆除了高耗能、高污染的永昌發電公司9.9萬千瓦1-5號小機組和金泥集團公司8.8萬噸立窯水泥生產線,對全市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12家造紙廠和5家硅鐵廠全部依法關閉。2007年,全市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8.67%,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減5.38%。
以資源綜合利用和廢棄物“吃干榨盡”為目標,重點打造工藝相互依存、物料近距離轉運、“三廢”集中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全市現已形成了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格局,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按照接續產業發展的思路和產業調整與配套的需要,規劃建設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工業園區,目前已有20多個新材料接續產業和循環經濟項目陸續入駐并開工建設,今后5至10年內,新材料工業園區年總產值將達到300—500億元,成為新興產業、接續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
近兩年,金昌市以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接續產業為方向,成功引進了四川新希望集團、貴州宏福公司、中國化工化肥公司、內蒙古太西煤集團等國內強勢企業。去年8月,新川化工公司投資興建的20萬噸PVC工程在金昌新材料工業園區破土動工。一期建設的2萬噸硫酸鉀已建成投產,10萬噸PVC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今后10年內,新希望集團還將在金昌投資30億元,形成年產80萬噸PVC和120萬噸硫基復合肥的規模,打造年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中國最大PVC基地和硫基復合肥基地。
優化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空間。市上按照生活區北移、工業區東拓的城市發展思路,修編調整了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景觀規劃以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時,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切實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力度,近三年共投入8億多元,先后實施了城市道路、供水、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給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建成了金水湖景區等一批城市環保景觀工程,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8%,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8.79%,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6.03%平方米,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環境質量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