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經新聞》的網絡子刊sanspo10日發表的消息稱,一部反映靖國神社的紀錄片將在明年4月在日本上映”,在這部片子中,“靖國神社成為主角”,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均會出演”……這是以“飽受爭議的靖國神社為主角的首部紀錄片”。這篇報道稱此片為“中日合作”,但據記者了解,這部名為《靖國神社》的紀錄片由日本文化廳資助,由在日生活多年的中國導演李纓執導。此片不久前在韓國釜山參加電影節時,曾引起了廣泛關注,韓國影評人說:這是第一部以紀錄片形式挑戰“參拜”問題的影片,它不僅僅是在羅列不同觀點,更通過對刀和天皇這兩個象征符號的探索,剖析了“參拜”在日本人潛意識里的意義。在日本國內,一些持右翼觀點的網友“熱罵”文化廳“賣國”,竟然會讓一個中國人來拍這部片子。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周永生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單就這部片子立項并得到日本政府撥款”,可能預示著,日本“反思靖國文化的空氣已開始變得寬松”。
紀錄片深刻揭示日本民族性
“二戰結束后的整整第60個年頭,靖國神社周邊成了這部紀錄片的舞臺”,日本媒體的報道對該紀錄片的畫面進行了預告性的描述,“衣著二戰時期日軍軍服,昂首闊步的軍國主義集團;對首相參拜提出批判聲音的反對派;安放自己先祖靈位,卻深感祭祀愈發困難的人們”;“一個舉著星條旗和“支持小泉參拜”的標語的美國人出現在靖國神社,有人過去和他握手,感謝他的支持,但很快,幾個怒氣沖沖的日本人沖過來,要奪他的旗子、要把他趕出神社” ……“不同的人對靖國神社抱著不同的看法,在神社內擦肩而過”,報道中稱,該影片中還將出現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以及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靖國神社內發表“慷慨激昂”演說的鏡頭畫面。
戰爭結束前,日本人曾一度將日本軍刀稱為“靖國刀”。該報道稱,戰爭與參拜的各種觀點在靖國神社前激烈地交鋒,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92歲的靖國刀匠靈魂深處關于軍刀、戰爭與天皇的記憶的追尋——“攝象機的焦點在紛亂吵雜中將焦點安靜地落在了這位年逾90的老刀匠身上”。從一些媒體對此片的評論來看,這部紀錄片比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參拜靖國神社與日本民族性的關系。
導演:我把它里面的那種空氣表達出來了
作為日本電影導演協會唯一中國人的李纓,從1997年開始拍攝靖國神社,在8年的拍攝中,他記錄下大量關于靖國神社的影像素材,捕捉到靖國神社內鮮為人知的故事!熬竾裆缡莻太有意思的舞臺,各種角色出現在里面,就像演員一樣。他們帶著各種表情各種觀點、做著各種行為。”在接受采訪時,李纓說,“在日本的電影史上就沒有人拍過靖國神社,所有人都盡量的回避這個話題”,在拍攝時更是困難重重,“首先就是資金問題”,沒有人愿意給這部紀錄片投資;對于是否在拍攝時會受到了很多阻撓,甚至強行轟趕時,李纓坦言,“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拔乙磉_的就是里面的這種空氣”。
當談到《靖國神社》將在日本上映,是否又會受到各種勢力的阻撓時,李纓認為,這肯定“在日本受到爭議”,“有一些影院覺得完全不能接受”,“但一些(影院)覺得特別棒,特別需要這種放映”!盎旧先毡咀钪匾膸讉地方,比如澀谷、銀座、新宿的影院都已經表示要放映了”,雖然“很可能做得越大,危險性就越大”,但李纓認為這是個“策略上的問題”,盡量去“控制一些不可預知的因素”。
尚未上映卻已得到日本某些網友的“謾罵”
《產經新聞》網絡子刊sanspo在報道中稱,此片將有望在中國、韓國同時上映,并將于明年2月參影德國柏林電影節。并認為,此片上映后“勢必遭到各種輿論的狂轟濫炸”,將使“靖國神社”問題“超越亞洲,成為全世界議論的話題”。
雖然報道中強調,“本片不代表任何‘右’和‘左’的立場”,“謹站在中立的角度用攝影機鏡頭紀錄下真實的畫面”,但日本一些網友對于此“中立”并不買賬,議論紛紛,對日本政府“無能”的指責不絕于耳:“日本應該交給獨裁者來管理!”;“中國人做導演,出錢的卻是日本人,沒啥可說的了……”;“是不是和反日機構串通好的?”;“文化廳無能!浪費納稅人的錢!”;“賣國的文化廳早點解體吧!”“為何鏡頭只對著昂首闊步的軍國主義者,還有數百萬普通參觀者呢?”“文化廳做的事情恰恰是在破壞日本文化!”更有甚者竟認為,“靖國神社是有歷史建筑,應該算世界文化遺產” 。
專家:反思靖國文化的空氣已開始變得寬松
“戰后長期以來,日本左右兩派的的勢力斗爭很激烈,而靖國神社又是其中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周永生教授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由于靖國神社問題涉及神道宗教,生死觀等問題,神道儀式又受到1億多日本人的信奉或參與,一般的藝術家不愿意觸及這樣的問題”,“所以靖國神社在戰后60多年里從未被當做主角搬上銀幕”。
“內容如何暫且不論,單就這部片子的立項,并得到了日本文化廳的資助,我認為這就反映了日本有關部門重視傳統,鼓勵文化多元的傾向” ,“這是文化進步的一個表現”。“其實,日本國內反思靖國神社的思潮一直存在,在去年‘富田筆記’發表以后達到了高潮”,“ 新任的福田首相就是持正面反思靖國神社問題的日本著名政治家和領導人,他在競選和當上首相以后,多次表示不去參拜靖國神社”,這表明,“日本對靖國神社的反思,在一部分政治家中已經相當深刻”。
專家還稱,靖國文化在很多日本人思想中根深蒂固,“正是由于這部片子的內容有比較客觀的一面,所以激起了持右翼思想人群的謾罵”,“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們不能要求所有日本人在短時間內和遭受軍國主義摧殘的亞洲鄰國人民達成‘共識’”,“ 至少,他們開始反思,空氣開始寬松起來,如果在過去,可能根本做不成”。(環球時報記者 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