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1年6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
新華網北京6月3日電(記者 任沁沁 王建華 任麗穎)駐北京的多名分析人士3日表示,美國谷歌公司1日所謂中國黑客襲擊數百名重要人士Gmail信箱的指控缺乏證據,而且時機微妙、意圖險惡。
“谷歌公司沒有公布發現來自中國境內的黑客攻擊的證據,因此,它的有關指控既不嚴肅也不可信,而且,指控的時機和意圖令人懷疑。”清華大學計算機學院網絡防御專家戴一奇說。
谷歌網絡安全負責人埃里克·格羅斯在其博客中指稱,來自山東濟南的不明身份入侵者,近期曾試圖通過騙取密碼的方式,進入并監控包括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及軍方人員、中國“人權活動人士”和記者的Gmail信箱。
這是谷歌繼去年1月份認定中國境內黑客攻擊它的電腦網絡后最新的一起所謂指控。
盡管谷歌此次指控沒有明確提及中國政府的幕后參與,但網絡安全分析人士認為,鑒于所稱被襲賬戶的使用者是“只有中國政府感興趣”的人員,谷歌的矛頭所指不言而喻。
附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2009年曾發布報告猜測指,中國軍隊的一個技術偵察部門位于濟南。
戴一奇指出,由于互聯網的特殊結構以及節點復雜等特點,互聯網攻擊和現實攻擊不同,前者手段、途徑多樣,黑客能夠“借用”別人的平臺發動攻擊,通常所說的“跳板攻擊”、“僵尸網絡攻擊”、“繞道攻擊”就是如此。
存在這樣的可能:IP地址是偽造的,真實IP地址被隱藏,實際上的數據并非來自真實IP地址對應的主機;IP地址的主機確實就在某地,但該主機已被黑客控制并任由擺布。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網絡攻擊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被植入僵尸程序而被控制的計算機數量高居世界各國之首約占世界總量的13%。
“從偵查角度說,你可以發現攻擊源,但攻擊源不一定是攻擊者的真實所在地。因此在沒有掌握充分確鑿的證據前,很難說攻擊者來自哪里。”戴一奇說。
美國白宮、國務院、國土安全部、聯邦調查局表示,目前正與谷歌聯手調查Gmail信箱賬戶被襲事件。
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李水生說,目前看來,谷歌的所謂指控具有極濃的政治色彩,不排除它有借機挑起新的中美互聯網安全爭端的險惡意圖。
2010年1月,谷歌曾稱其系統在2009年遭到大批來自中國境內的“黑客”成功入侵,意在獲取一些異議人士電子郵件賬戶的訪問權限。此事最終上升為中美兩國圍繞互聯網自由的外交層面交鋒。谷歌并停止在中國內地進行網絡內容的自我審查,將中國內地的搜索服務轉移至香港。
美國國防部最近擬定了它的首個正式網絡戰略,稱將把來自另一個國家的一切針對美國的“網絡入侵行為”劃分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的網絡入侵將被視作“戰爭行為”,可以使用傳統軍事力量予以報復回擊。目前,美國軍隊設立了世界上唯一的網絡司令部。
美國聯邦六大行政部門兩周前也宣布了《網絡空間國際策略》,結合各部門的努力來確保網絡安全。美國還已經首次在國務院設立了網絡安全協調員。
李水生說:“信息交流沒有絕對安全,只有合作安全。在信息發達的網絡社會,如果沒有政府間的合作,很難保證網絡的絕對安全。”
今年1月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達成一項重要共識:增進合作,應對網絡安全問題。目前,中美雙方專家正在網絡安全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撰寫一份互聯網安全領域的報告。
2011年6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全文)
問:谷歌公司昨天發表聲明稱,來自中國濟南的“黑客”利用“釣魚”方式試圖侵入一些美國政府官員及外國記者的谷歌郵箱。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國政府重視電腦網絡安全,依法管理互聯網,要求網民在使用互聯網和電腦網絡時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中國政府一貫堅決反對包括“黑客”行為在內的任何破壞互聯網和電腦網絡系統的犯罪活動,并依法予以打擊。
“黑客”攻擊是一個國際性問題,中國也是“黑客”攻擊的受害者。指稱中方支持“黑客”攻擊的說法純屬無中生有,是別有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