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組團式”健康扶貧 提升貧困人口健康水平
—— 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側記
“讓人人享有健康”,落實到公立醫院的具體實踐中,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在就醫過程中擁有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從而促進醫療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題記

(甘肅省衛計委黨組書記尚裕良、天水市政府副市長張建杰、秦安縣委書記王東紅、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有信為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秦安分院揭牌)
2018年,甘肅省委組織部、省衛生計生委聯合出臺了《甘肅省“兩州一縣”和18個深度貧困縣醫療人才“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4月11日,按照省市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安排部署,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隆重舉行了秦安分院正式揭牌儀式,先后從泌尿外科、婦科、產科、心內科、急診科、放射科、骨科、護理部等部門抽調8名骨干醫師組成健康扶貧工作隊進駐秦安縣人民醫院,開展“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截至目前,開展大型診療活動8次,下派專家97人次,接待門診2400人次,住院260人次,開展學術講座48場次,參加聽課醫務人員2085人次,開展教學查房42次,手術示教92次,會診85人次,巡回醫療診治患者1280人次,新建臨床專科3個,開展新適宜技術36項,開展新項目13項,免費接受縣醫院5名骨干醫師和14名護士長、16名骨干護士的輪訓。
加強組織領導 精心安排部署

(院長問肅生、黨委書記陳曉明在縣醫院院長成懿等陪同下進行行政查房)
為保證“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順利實施,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問肅生院長任組長、王國強副院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運行及考核管理等工作;確定人事科長為聯絡員,具體負責實施及協調聯絡工作。成立了專家團隊,負責對受援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業務技術指導等。醫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訂了《“組團式”健康扶貧對口支援秦安縣人民醫院工作實施方案》、《“組團式”健康扶貧對口支援秦安縣人民醫院工作計劃》,確定了總體幫扶發展目標和年度執行計劃,簽訂了《醫療人才“組團式”健康扶貧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責任書》和《對口支援秦安縣人民醫院幫扶協議書》,與秦安縣人民醫院建立了三年穩定的對口幫扶合作關系。依據《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考核指標體系》,建立了健康扶貧工作績效管理體系。每月對《幫扶協議書》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揮市級醫院龍頭作用,定期選派專家對秦安縣人民醫院進行技術指導與幫扶,使健康扶貧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實際效果。
堅持因院施策 簽訂幫扶協議

(新生兒科主任、兒科主任醫師馬亞虹在縣醫院新生兒科進行查房指導)

(護理部主任靳綺進行護理業務指導)

(急診急救能力培訓班上開展氣管插管操作培訓)
按照省、市衛計委《關于做好組團式健康扶貧幫扶協議簽訂工作的通知》精神,副院長王國強帶領人事科長多次赴秦安縣人民醫院協商,對幫扶目標進行細化,確定了免費接受秦安縣人民醫院骨干醫師、中層行政管理人員、臨床科室負責人、醫技科室負責人和臨床科室護士長及骨干護士輪訓;不定期開展醫療下鄉和巡回義診活動,為秦安縣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日常診療服務;通過開展學術講座、舉辦業務培訓班、開展手術示教、教學查房等方式,指導幫助使秦安縣人民醫院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病種增加10%以上。幫助完成秦安縣人民醫院導管室、重癥醫學科建設及人員培訓,呼吸機的使用,休克病人的規范化治療,血液透析技術,產房規范化管理,規范高危妊娠的管理,幫助開展不孕不育門診;幫助指導縣醫院能夠獨立完成起搏器置入術,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A型病變)等4項切合實際的新技術、新業務;提升秦安縣人民醫院整體服務能力,對管理和技術規范提出合理化建議,使縣醫院的臨床診療工作進一步規范,服務能力、技術水平、醫療質量較支援前有大幅度提升。

(院長問肅生、副院長王哲民一行在秦安縣劉坪鎮慰問“一人一策”幫扶隊員)
緊盯群眾需求 扎實有序推進
結合秦安縣人民醫院實際和廣大群眾醫療需求,確定了5個方面的幫扶重點,逐一扎實推進幫扶措施。
一是針對扶貧小組各人員所在科室的專業性,積極完善相應疾病的診療流程,為科室的工作提供依據,并使之行之有效。
二是積極督促十八項核心制度的落實,健全三級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會診、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手術分級分類管理等制度,最大程度的保障醫療安全;

(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齊胤尊開展學術講座)
三是通過查房指導、定期的理論授課、門診的實踐帶教、手術中的手把手教學、導管室的定期培訓等多種方式,促進縣醫院人才隊伍的質與量的發展;
四是結合自己的專業與縣醫院的實際情況,極力拓展業務范圍。進行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規范化診治的相關培訓及查房,成功搶救了產后出血的產婦及重度窒息的新生兒。指導并初步完成了縣醫院導管室的建設,目前已開展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療及冠狀動脈造影術、起搏器更換術并成功完成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腦栓塞的靜脈溶栓治療,大大地提高了心內科的診治水平。加強與急診科等兄弟科室的聯系、向患者家屬宣傳重癥醫學科特色,使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患者明顯增多,同時參與全院疑難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
五是指導“一人一策”家庭醫師簽約服務工作。抽調34名專家與縣、鄉、村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組成了簽約醫師服務團隊,在秦安縣17個鄉鎮428個行政村、684個自然村,對建檔立卡的50種重大疾病的貧困戶進行隨訪,走村入戶、“送醫上門”、宣講政策、衛生咨詢、義診服務,圓滿完成了大病入戶683人、大病轉慢病234人、慢病轉大病7人、慢病入戶1189人、義診193人次的工作任務,翻山越嶺、風雨無阻,譜寫了一曲、又一曲“一人一策”健康幫扶的樂章。
搭建幫扶平臺 提高幫扶實效
一是通過醫院搭臺子,科室結對子,醫生交朋友,同幫共建。選定新生兒科、重癥醫學科等2個重點學科,普外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婦產科、急診科等5個薄弱學科,檢驗、影像、病理、心電、消毒供應等5個縣域內醫學中心為突破口,結合省級薄弱學科建設標準和要求,醫院與科室簽訂幫扶協議書,各科室樹立“從要我幫扶到我要幫扶”的自覺性。通過多次召開座談會,結合縣醫院的實際,及時調整幫扶思路。對薄弱學科和縣域內醫學中心建設中亟需解決的硬件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歸納梳理,并由科室向醫院提交了設備采購計劃,并督促落實。
二是開展專科能力提升培訓班。急診科、兒科選派14名骨干醫師和護理團隊舉辦專題培訓班,分別以急診急救及兒科常見病為選題作了14個專題學術講座,并開展疑難病例討論、急救技能培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兒科醫生現場提問,與專家進行了學術交流與探討。護士長李紅梅深入兒科病房,對全體護士培訓入院護理評估單的書寫,并且對于治療室、庫房、病房以及穿刺室的管理給予了合理化的建議。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專家開展了腦卒中知識講座。

(院長問肅生在秦安縣人民醫院及開展介入手術)
三是開展手術示教、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問肅生親自指導縣醫院醫師開展心臟介入手術,神經內科、急診科、消化內科、普外科等科室主任多次赴秦安縣人民醫院進行會診,多次舉辦疑難病例討論。通過手術示教、查房指導、會診、疑難病例討論,有效提高縣醫院診療水平。
四是開展病歷展評活動。由質控科抽調相關科室專家赴秦安縣人民醫院,抽取秦安縣人民醫院病歷50份,分為四組,以《全國三級綜合醫院病歷案例評析》、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要求為基礎,以《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指南》為評分標準,嚴格評審。并將評審結果進行現場反饋,通過面對面交流,提高病歷書寫質量。
五是召開產科、產房質量推進會。從十八項醫療核心制度入手,對產前檢查、產時管理、產后篩查做了全流程的詳細講解,同時緊扣縣醫院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和工作要求。專門下派2名護士長結合工作實際,對病房、產房存在的問題從入院、出院工作流程建立,病房產程監護流程,陰道分娩的護理常規,剖宮產快速康復護理,病房、產房交接流程,產科特殊用藥的護理要點等規范化的工作流程逐一進行現場講解,對專科護理人員進行了認真培訓,結合本院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目標及方向。
六是對全院護士長、骨干護士進行輪訓。護理部主任靳綺、副主任何永麗及部分護士長先后多次到秦安縣醫院走訪調研,掌握縣醫院護理人員現狀,有針對性地舉辦護理學術講座,并對全院16名護士長和24名骨干護士進行輪訓,通過系統培訓,做到市縣醫院護理標準同質化。

(參加組團幫扶啟動儀式的省市領導)
加大宣傳力度 營造濃厚氛圍
為了確保“組團式”幫扶工作順利進行,醫院健康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了《“組團式”健康扶貧大事記》、編印“組團式”健康扶貧對口支援工作簡報,詳細記錄“組團式”健康扶貧開展情況,并鼓勵幫扶隊員在工作之余及時總結、挖掘和宣傳幫扶工作中的先進事跡,目前已編印簡報28期,在《醫院管理論壇報》、《天水日報》、《天水晚報》、《天水在線》等媒體刊登宣傳文章30余篇,在醫院《院報》、網站、微信公眾平臺開辟專欄,及時宣傳報道“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
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問肅生表示,健康扶貧事關貧困人口健康福祉,事關脫貧攻堅成敗關鍵,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醫院將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健康扶貧工作會議、文件精神,進一步把“組團式”健康扶貧工作做細做實,根據秦安縣人民醫院實際需要,逐步擴大幫扶科目,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薄弱學科建設,按期完成幫扶目標任務,堅決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助力健康天水建設。(張景文)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