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中醫人的援鄂征程(十七)

最近轉院和出院的患者較多,整個方艙看起來不是那么擁擠了。有的患者喜歡上了這里,感覺這里像一個大家庭,大家相處融洽;有的患者不想出院,因為這里有醫護人員,讓他們覺著安心。但對于我們來說,無論患者多少,我們的各項工作必須按部就班,步步到位,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松懈。
早飯過后,我帶領患者做起了八段錦,剛開始學,她們不得動作要領,經過一番指導之后好多了。護理人員通過組織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對于方艙醫院的患者來說不只是強身健體,也是一種心理療愈。

感動,不只發生在有重癥患者的ICU,在這里每天也都有令人感動的事情發生著,哪怕只是患者的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動作,簡單的一句話“你們辛苦了,多虧有你們”“你們的防護用品夠用嗎?我還有幾個N95口罩,你們拿去用吧,我戴普通的就可以”“上班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太不容易了”“如果不嫌棄,疫情過后你們來武漢旅游吧,我給你們當向導”“武漢人民對不起你們,連累你們了” “快下班了吧,下了就趕緊回去吃飯休息”……不是因為我的淚點太低,而是因為他們的真誠讓人淚目。
叫我“艷芳”的阿姨,在我們的精心護理下,病情好轉了很多,但因肺部感染尚需繼續治療,轉到了雷神山醫院。她轉院那天,臨走前去找我,我不在班,她微信告訴我說:舍不得我們,她家就住在黃鶴樓附近,等疫情過去,歡迎我來武漢旅游。
每位在前線奮勇拼搏的戰士身后都有一個強大的大后方。天水市中醫醫院——我的大后方,從出發之日起,醫院領導到同事,都關切著我和我的家人,每天打開手機都有來自大后方的問候和關心。院領導更是在百忙之中挨家挨戶去慰問援鄂醫護人員家屬,讓我感動萬分。
2020年3月6日,是值得銘記的一天。我們所在的方艙醫院A艙關閉了,將為數不多的剩余患者轉至B艙繼續治療,而我們也隨之移至B艙工作。全體隊員在方艙醫院門口合影留念,我和魏金蘭、渠潔雖在同一個團隊,但因為班次不同,未曾在醫院外合影,今天終于有機會合影了,來一張我們三人的合影,讓遠方的同事、朋友和家人看到我們平安無恙。

甘肅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來自天水市中醫醫院趙艷芳、渠潔、魏金蘭,天水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姜小琴。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每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時刻,總會不經意背誦起這首兒時的古詩,武漢的春天沒有因“生病”而遲到。看,那爭奇斗艷的鮮花,怒放生命的小草,不屈不撓的樹木,奔流不息的長江……無一不預示著生命的生生不息。我們正在經歷黎明前的黑暗,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最后,我想說,好想家,好想回家!那里有太多的牽掛,兩歲的兒子已經模糊了媽媽的臉龐,以拒絕電話和視頻來表示許久未曾見到媽媽的抗議。我說:“是不是等我回來他就不認識我了?”女兒回答:“不會的,你回來就好了,再怎么說他都是你親生的。”聽后心里暖暖的,因此,在這里所有的媽媽們,加油吧!(圖文:趙艷芳)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