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做好蚊媒傳染病的監測預警,天水市疾控中心同麥積區疾控中心于2020年9月1日至3日在麥積區開展了蚊媒監測工作。
此次監測主要用誘蚊燈法在豬圈、牛圈、醫院、公園、居民社區監測成蚊;人誘雙層疊帳法監測伊蚊成蚊。監測結果顯示麥積區的優勢蚊種是淡色庫蚊和三帶喙庫蚊,以豬圈的蚊密度最高;白紋伊蚊成蚊于下午3點至7點在公園草叢和居民戶小區活動頻繁。
目前,重癥登革熱正困擾著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該病是導致這些區域兒童住院和死亡的首要因素,該病的發生特點是傳播迅猛、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白紋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我市媒介伊蚊的大范圍存在,極有可能造成登革熱和其他蟲媒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因此,應加強伊蚊的監測調查研究。

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是由乙腦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蚊蟲是重要傳播媒介。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我市乙腦爆發,麥積區是我市乙腦發病的高發區,病例主要集中于7、8、9三個月,蚊的密度高低與乙腦的發病呈明顯的正相關。因此,開展蚊媒密度、種群監測分析,及時發現異常,對于科學合理監測、控制蚊媒傳染病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國家方案的要求,按月開展蚊媒生物常規監測工作,旨在通過現場監測、統計數據、風險評估,全面掌握天水市主要蚊媒生物的分布和消長規律,為制定有效的病媒生物防控策略,預防控制病媒傳染病的暴發流行提供科學依據,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