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宗瀚“助文物外流”之說得以澄清
本報敦煌訊(記者王朝霞)近日,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對范耕秋先生珍藏的敦煌藏文文獻研究發現,文獻上印有“中亞望瀚樓主收藏圖書章”,為清代敦煌知縣汪宗瀚的藏書印。汪宗瀚曾一度被現今敦煌學研究學者認為是敦煌文物外流的關鍵人物,這批史料則澄清了汪宗瀚并沒幫助斯坦因騙去敦煌文物的歷史事實。
蘭州籍山東人范耕秋收藏的敦煌藏文文獻共20件,據范耕秋講,1947年,一個自稱是汪宗瀚孫子的年輕人,口稱因家道衰落而變賣祖上遺物,將這批經卷賣給他。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專家對這批文獻研究發現,部分文獻蓋有陽文“中亞望瀚樓主收藏圖書章”與陰文“寶存古物”,此二枚收藏印目前僅見于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維摩詰卷下》。而“中亞望瀚樓主收藏圖書章”為汪宗瀚藏書印。
據專家介紹,從目前各地刊發的所藏敦煌文獻中,還沒有發現有汪宗瀚舊藏的,汪宗瀚是敦煌藏經洞發現的那個時代1902年至1905年間的敦煌知縣,他1906年就離開敦煌。藏經洞打開后,他也得到過一些敦煌寫本與卷子,因他在敦煌期間,與甘肅學臺葉昌熾交往甚密,據葉昌熾記錄,汪宗瀚于1903年、1904年送給他一批敦煌碑拓、寫本、絹畫等。而現今一些敦煌學研究學者認為,汪宗瀚1907年5月還在敦煌,并向盜竊藏經洞文物的英國人斯坦因出示《敦煌縣志》和介紹藏經洞發現的經過,對騙去藏經洞文物一事不聞不問。而實際上,斯坦因所說的給他出示《敦煌縣志》和介紹藏經洞發現經過的并不是汪宗瀚,而是另一位任敦煌知縣的王家彥。斯坦因于1907年6月離開敦煌,次月敦煌發生暴亂,王家彥在平息暴亂后旋即調任它縣。認為汪宗瀚幫了斯坦因騙文物的說法,有悖于歷史事實。
研究還認為,甘肅各地所藏的敦煌藏文文獻,在斯坦因、伯和等騙取敦煌文獻以前就流失到敦煌和甘肅民間,目前民間還有不少流失的敦煌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