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生態立市戰略 全力保護好酒泉的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
中共酒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沛文 酒泉市市長 陳春明
3月6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甘肅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并希望甘肅做好四件事:一是決不能讓民勤變成第二個羅布泊。二是一定要保護好敦煌的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三是保護好祁連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區耕地鹽堿化。這四件事,都與酒泉市有密切的聯系,匯聚成一句話,就是保護好生態環境。根據溫家寶總理的要求,酒泉市將采取切實可行措施,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切實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按照“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拒風沙”的原則和“綠洲外圍大范圍封灘育林育草,綠洲內大面積人工造林”的思路,切實搞好沿山干旱地區的水土保持,努力加強中部綠洲地區生態建設,認真落實荒漠草原地區生態治理措施。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與保護監管,搞好肅北鹽池灣、阿克塞安南壩、敦煌西湖、瓜州極旱荒漠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3個省縣級自然保護區建設,把肅州區黃泥堡灘、敦煌南泉自然保護區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肅北平草湖劃定為自然保護區。繼續抓好48萬畝退耕還林,1560萬畝退牧還草,400萬畝封灘育林育草、378萬畝生態公益林建設,加大62個風沙口的治理。今后,全市爭取每年新增人工造林5萬畝以上,義務植樹300萬株,改造更新農田防護林1000公里,積極爭取生態公益林、三北防護林、封灘育林、退牧還草等項目,到“十一五”末,全市力爭新增人工造林30萬畝、封灘育林育草360萬畝、生態公益林500萬畝、三北防護林25萬畝、治沙造林20萬畝,促使林業生態建設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在保證農業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將加強協調和調度,保證各流域生態用水占到總用水量的30%,保護下游生態環境和濕地。
2.加大節水型社會建設力度。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節水效益為目標,搞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加大節水和水資源循環利用力度,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一要抓住酒泉市被國家列為全國節水示范市的機遇,加快實施畝節水項目,大力發展節水農業,通過推廣滴灌、噴灌、微灌等措施和建立完善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加強地表水的利用,力爭到2015年地表水的利用率由現在的56%提高到71%。二要嚴格執行禁止開荒、禁止打井、禁止移民的“三禁”決定。近期,市上將組織有關部門開展一次全面的督查,對有禁不止,仍在亂開荒、亂打井、亂移民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對金塔鴛鴦、瓜州雙塔、敦煌黨河三大灌區的地下水位設立1000個監控點進行監測,尤其對疏勒河流域的地下水水位實行電子監控,根據監測的水位變化情況,及時制定并采取措施,遏制地下水資源的過度開采。三要把農業節水與全社會節水相結合,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特別是在城市各行業嚴格執行用水定額,超過定額水量的部分實行累進加價,通過關井、提價、限量等措施,減少井水灌溉,以價格杠桿促進節約用水,防止水資源的浪費,形成全社會節水的良好氛圍。四要繼續加大引哈濟黨等項目的爭取力度,緩解肅北、阿克塞、敦煌3縣市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保證敦煌的生態用水,確保綠洲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和保護。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耕地鹽堿化。防止耕地鹽堿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水平,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地下水位較高、鹽堿較重的地方,采取挖溝排堿、深耕改土、挖堿換土等工程措施和增施農家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植樹造林、改造小環境等生物措施,有效防止耕地鹽堿化。繼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爭取力度,積極實施中低產田改造,今年要實施好5個農業縣市區10個鄉鎮投資1500多萬元的中低產田改造項目。要加強科學施肥和對耕地的保護,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保護性耕作技術。今年在肅州區、金塔縣、玉門市、敦煌市推廣配方施肥40萬畝,完成保護性耕作15萬畝,提高化肥利用率、耕地生產水平,防止土壤污染、地力退化和鹽漬化。
4.積極保護祁連山區的生態。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和氣候環境的變化,作為人類共同資源和河西地區生態環境保障線的祁連山冰川、雪線呈逐年減少和上升趨勢。據氣象部門分析預測,祁連山冰川冰面將繼續減薄,面積在2平方公里以下的小冰川將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強支持到本世紀50年代以后。對此,在宏觀上采取必要措施改善氣候環境的同時,在祁連山區積極實施人工增雨、增雪作業,充分挖掘空中水資源。今年市上要擇機開展人工增雨試驗,積累經驗加以推廣,以緩解冰川退縮的進程及增加內陸河河流流量。同時,沿祁連山區鄉鎮切實做好退牧還林、封山育林、禁牧休牧等工作,堅決禁止亂砍濫伐行為,保護好祁連水源涵養林,逐步增強生態的自我修復功能。
5.處理好文化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莫高窟是人類文化遺產中非常珍貴的文化瑰寶,是唯一的也是不可再生的。近年來,隨著敦煌鐵路的開通和基礎條件的改善,游客數量大大增加,要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保護的關系,使莫高窟游客承載量保持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使旅游景點開發與環境資源容量相結合,不能超過其生態穩定性的閥值,以保持其自有的更新能力。同時要科學分析文化旅游景點的空間容量,一些文化旅游景點采取分時段開放、輪流開放、參觀預約和預報制度,運用當代數字技術和展示手段等措施,適當限制旅游人數。
6.著眼長遠,積極爭取實施“引哈濟黨”工程!耙䴘h”工程是從根本上解決敦煌水資源短缺、治理區域生態問題的關鍵!耙䴘h”工程是將發源于青海省野牛背山及夭果吐烏蘭山脈的大哈爾騰河的水引入黨河。目前,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引哈濟黨”工程環境評價大綱已通過國家環保總局評審,項目建議書、工程可調水量等5個專題報告已通過省級評審,《甘肅省引哈濟黨跨流域調水水資源配置任務書》已得到水利部批復,項目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規劃,正在爭取國家立項。該工程實施后,每年可從哈爾騰河向黨河引水1.2億立方米,可以保持敦煌周邊地區生態平衡,提高敦煌域內的地下水位,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敦煌地區地下水位及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