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經濟發展亮點】
嘉峪關 加快工業經濟轉型發展步伐
甘肅日報記者 曹義成
按照“做強存量、做優增量、壯大總量、提升質量”的總體思路,近年來,嘉峪關市把工業發展的重點放在產業轉型升級上,通過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積極培育和發展冶金新材料、裝備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優質葡萄酒等區域優勢產業,全市工業經濟轉型發展步伐全面加快。
今年以來,面對“三期疊加”和經濟持續下行的復雜形勢,嘉峪關市經濟呈現出企穩向好、穩中有為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45.1億元,同比增長10.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7.6億元,增長11.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二位。
工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一鋼獨大”是嘉峪關市工業結構的典型特征,嘉峪關市GDP的80%以上一度由“鋼鐵”貢獻,由此帶來的不僅是產業的結構性風險,還導致全市經濟發展活力不足。
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面,近年來,嘉峪關市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設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戈壁灘上的風、光優勢,大力發展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目前,中國華電、上海航天、中利騰暉等10余家國內知名新能源企業落戶嘉峪關,實現并網、核準在建和開展前期工作的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981兆瓦,遠期規劃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000兆瓦,累計實現發電量5.5億千瓦時。
為提升光電資源就地消納能力,嘉峪關市大力發展現代高載能產業,培育發展了酒鋼東興鋁業、甘肅廣銀鋁業、索通預焙陽極、甘肅中威斯鋁業、嘉峪關澄宇金屬等有色金屬工業企業6家,形成了年產135萬噸電解鋁及其深加工能力。與此同時,嘉峪關市圍繞鋼鐵產業鏈“上展下延”,大力發展裝備制造、建材、食品加工等產業,使工業發展的動力更加十足,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勢頭更加強勁。特別是有色金屬工業自2010年以來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而以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觀禮古鎮等項目為主的百億元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更為鋼城抹上了文化旅游的色彩。
重點項目建設催生新動力
“對于單一產業明顯的嘉峪關來說,項目建設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轉型的有效途徑!奔斡P市委書記鄭亞軍說。
為此,嘉峪關市深入實施“3341”項目工程。上半年,全市建成、在建招商引資項目62項,累計到位資金48.65億元,同比增長31.7%。嘉酒風電基地特色鋁合金節能技術改造項目一期(90萬噸)通電投產,二期正在穩步實施;廣銀100萬噸鋁制品深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生產順利;中威斯鋁業64萬噸高精冶金新材料項目一期22萬噸工程已建成投產。這些項目的建成,進一步延伸了全市鋁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與此同時,通過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等途徑,1000萬噸煤炭分質利用、34萬噸預焙陽極等一批產業結構調整明顯、經濟效益發揮較好的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嘉峪關,進一步增強了全市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新提升
嘉峪關市不斷加強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指導服務力度,全市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能力有了新提升。
紫軒酒業有機葡萄和有機葡萄酒生產技術改造項目的實施,填補了國內有機葡萄酒市場空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民豐化工清窯機設計改進、煤磨運行系統改造等新技術、新工藝得到普遍推廣和應用。截至目前,嘉峪關市已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創建中國馳名商標2個、甘肅省名牌產品14個、甘肅省著名商標11個,名牌產品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由“十五”期間的13%提升到現在的35%。嘉峪關工業園區被工信部命名為國家級鋼鐵(特種鋼材)及冶金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為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創造了新平臺。
工業發展環境實現新優化
嘉峪關市堅持創新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做優經濟發展環境。
嘉峪關出臺《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細則》,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非公有制經濟創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非公經濟融資擔保、貸款貼息、財稅扶持、企業獎勵等。出臺《嘉峪關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暫行辦法》,創建了嘉峪關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整合30多個重點職能部門的信息資源,為全市3600余戶經濟實體建立了信用檔案,建立了“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企業誠信體系。目前,全市有國家級中小企業服務平臺1家、省級服務平臺5家、市級服務平臺8家,全面推行事權統一、一審一核、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的“一站式”服務理念。實施重點項目市級領導包抓制,全力解決企業生產面臨的各類困難和問題。
為消化產品庫存、拓展市場空間,市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多次組織開展企業產品供需對接活動,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工業鋁模板、鋼材、建材等拳頭產品陸續走向全省市場。嘉峪關市還發揮中小企業擔保中心優勢,近3年來累計為中小企業擔保融資2.5億元,間接融資4.2億元,受益企業占全市企業比例達到60%以上。
千億級首位產業鏈繪就新藍圖
2013年,嘉峪關市提出了以優先發展和錯位發展為原則,以轉型跨越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循環經濟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把酒鋼建成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為重點,全力打造“冶金-循環經濟-裝備制造”和“光伏發電-電解鋁-鋁制品加工”兩條千億級產業鏈的建設目標。力爭到2016年,“冶金-循環經濟-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鏈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0%,“光伏發電-電解鋁-鋁制品加工”千億級產業鏈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30%,以全面構建特色鮮明、產業集聚、鏈式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實現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雙跨越。
與此同時,市上還將充分發揮電解鋁資源優勢,建設集模具配套、污水處理、倉儲、物流為一體的鋁制品深加工產業園,大力發展以鋁棒、鋁板、鋁帶、鋁箔為主的鋁型材、鋁制品深加工產業,推動工業層級邁上更高水平,實現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雙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