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從這里啟航
——透析百年老校天水一中的領軍之道

天水日報記者 石言 馬哲
天水一中的前身是隴南書院,創建于1876年。1904年廢書院辦中學堂,1913年改辦為甘肅省立三中,之后易名為省立天水中學、天水一中等,為完全中學建制。1953年和1978年,先后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1992年停止初中招生,改辦為高級中學。2000年評定為首批省級示范性高中。
近年來,學校在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積極探索改革和發展的路子,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一大批優秀學子從這里啟航。
科學定位
為學校發展引航
如何使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名牌老校煥發時代的活力,成為天水一中領導班子深入思考的問題,從2003年學校開始擴招以來,面對高校擴招、高中升學壓力大、高中適齡學生上學難的形勢,天水一中果斷決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作出了擴大辦學規模的重要決策。學校緊抓這一歷史機遇,精心謀劃,確立了硬件、軟件建設“走在全省高中前列”的目標定位和“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一流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校,輻射經驗成果、帶動周邊學校共同發展的示范校”的標準規劃和發展學校。
校容校貌換新顏
育人環境更宜人
2003年以來,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用于校舍及設施設備建設的資金累計3443.9萬元,徹底改造了學校的危房、舊房,校舍面積凈增10200平方米,建成了校園網,擴建了實驗室,特別是學校于2005年投資2500萬元建成面積達1600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現有綜合教學樓、科學樓、綜合辦公樓、學生宿舍各一棟,有學生餐廳、閱覽廳,校舍總建筑面積27444.45平方米,理、化、生實驗室已達國家一類標準,學校電教、計算機、校園網均具省內一流水平,有藏書45600冊,體育器材和各類儀器均按國家頒布的I類標準配備。校園整潔,環境優美,道路通暢,實現了綠化、美化、凈化,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被評為“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從2004年開始,學校招生人數由每年600余人增加到1000余人,目前,學校已由擴招前的32個教學班增加到54個,學生由1800余人增加到3020人,增長了68%;教職工由170人增加至234人,增加了37.6%,天水一中的發展,相當于新建了一所優質高中。
試辦特色班
一片愛心濟困生
為保證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子圓滿完成學業,天水一中主動聯系社會各界人士和企業,爭取他們的幫扶。目前,學校已成立了總投資60萬元的蘭天助學金和獎學金基金,建立了每年各投入3萬元的電信獎學金、移動助學金和董肖獎學金;設立了美籍華人林漢克先生出資180萬元的4個“宏志班”和由浙江新華愛心基金會每年投資25萬元的2個“珍珠班”。爭取到了中國建設銀行每年投入10.5萬元、資助70名學生的項目;江蘇錫山公路管理處等一批富有愛心單位和個人也對該校貧困家庭的孩子給予了關注和資助。學校堅持每年拿出近30萬元,對貧困學生進行救濟和減免學雜費等,并在學生中開展“社會責任日”捐款活動,天水一中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三大舉措
鑄就示范校的品質
示范校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如何示范好,讓社會認可是天水一中著力追求的,也是他們全體教職工近年來不懈實踐和探索的,
“五嚴五認真”教學常規要求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五嚴即“嚴密組織、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考試、嚴明紀律”;五認真即“認真備課、認真講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作業、認真組織課外活動”。近年來,學校結合師生實際和新課改要求,使這一要求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成立教學督導組,定期或不定期對教師的授課、作業、教案等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檢查評比和抽查。建立教學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和教學骨干、教學新秀評選表彰制度,及時獎優罰劣,樹立榜樣,典型示范。注重發揮領導干部模范帶頭和專業引導作用,堅持班子成員每年蹲一個級、聯系一個備課組,深入一線了解教情、學情,苦干實干,狠抓教學。堅持聽課制度,校領導平均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0節,普通教師15節以上。為了使這一要求發揮延伸效應,近年來還組織了教學開放周活動,每學期邀請學生家長、兄弟學校及相關部門人員來學校、進課堂,深入師生當中,親眼見證這一要求的貫徹落實情況,并積極建言獻策,形成了學校和家長的良性互動機制。
教學改革打造課堂新模式。天水一中近年來始終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改革的重點,占領教學理念的制高點,以理念促進方法的轉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在全省率先組織全體教師參加教育部高中新課程遠程研修活動,使現代教育觀念特別是新課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斷為廣大教師所領會。針對學生來源復雜、學習方法和習慣有較大差異的實際,堅持“緊扣教材、狠抓基礎;面向中下、兼顧兩頭;注重能力、嚴格訓練;改進教法、指導學法;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建立了“和諧、合作、合創”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各個年級嘗試討論式、啟發式教學,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學校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每一位教師注重優化“預習、講習、復習、練習”教學四環節,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引導和幫助學生“先預習、后聽課,先整理、后練習”,積極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最佳教學方法。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高效學”。高三級成立了“高考考點知識體系及其與教材的相關性研究”課題組,把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高考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德育為首,錘煉學生好品質。天水一中注重發揮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讓每一位學生經歷成才的體驗,學校不斷拓展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突出抓學風建設、法制紀律教育、新生文明禮貌教育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引導每一位學生向成人、成才、成功的理想奮進;讓學生學會學習,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習慣,掌握正確方法,特別是結合新生入學教育,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達到“苦學、會學、樂學”的要求。結合學生思想新特點,進一步細化學生管理工作,積極開展了學生黨建工作,先后有95名學生加入黨組織。特別在學校擴招之后,針對一些學生自覺性差的問題,學校在原有課時的基礎上,每天下午加1課時的輔導自習,延長晚自習時間1小時,周六、周日開放閱覽室,并安排教師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輔導。

(科學規范的實驗教學)
教師隊伍
具有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團隊
天水一中在全市乃至全省處于一個比較特殊的地位,由于學校師生人數增多,管理任務加大,教學任務繁重,負債運營,社會對一中也有一些看法和期望,學校工作壓力很大。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而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正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抓手,因此,學校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的標準,將全體教職工的思想凝聚到無私奉獻、扎實苦干、爭創一流的實際行動中,培養教職工的團隊精神,向名師辦名校的方向奮進。在全校教職工中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活動,通過報告會、演講會等各種途徑,大力營造講責任、講奉獻、講成績的執教氛圍。學校開展了師德模范評選活動,與每一位教師簽定《師德承諾書》,不斷引導教師做到“心正、身正、術正,愛教、愛生、愛校”,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同時,針對社會及家長反映的焦點問題,學校嚴令禁止,對個別在外代課教師簽訂了協議,對未經學校批準的教師,凡發現其在外兼職代課,學校將解除聘用合同。
廣納賢才,人才興校有保障。近五年來,學校新調入和新分配大學生共76人,及時解決了擴招后教師數量不足的突出困難。從2006年開始,學校規定新分配教師必須取得碩士學位,新調入的教師必須是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同時,大力支持在職青年教師通過在職或脫產進修學習,限期獲得教育碩士學位或達到研究生學歷。目前學校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副高級以上職稱70人,省高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15人,有12名教師在職攻讀教育碩士,10位教師取得碩士學位。2003年以來有12名教師獲得市級以上獎勵。
學習培訓,教師成長有平臺。天水一中在堅持傳統的“傳、幫、帶”師徒結隊的基礎上,邀請專家、教授對在職教師集中培訓,強化教師崗位知識和能力的培訓。通過說課、公開課、示范課等形式,提高教師駕馭教材和課堂的能力,組織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和新課程改革,以研帶訓。加強與外地名校的學習交流,與山東實驗中學、河北衡水中學等名校建立了教師學習交流基地,2007年派出70余人到名校學習交流,及時引進和吸收了外地先進經驗和成果,增強了教學和高考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近五年來,學校相繼組織新課改的大型研討會、論文發布會達20余場次,收集論文300多篇,省級以上發表達50多篇。全校共承擔省級以上“十一五”課題11項,有61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
獎優罰劣,爭優創先有奔頭。2003年和2008年,學校先后兩次進行了教職工全員聘任和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堅持每年開展領導班子民主測評制度,在學校內部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激勵機制。制定實施了《教學事故責任追究辦法》,實行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對有嚴重失職、瀆職行為者職稱考核直接定為不合格,并扣發津貼,直至待崗、解聘。同時,依據各種表彰、獎勵制度,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大大激發了教職工爭優創先的積極性。
分憂解愁,教師工作有勁頭。2005年,市委、市政府特批天水一中享受集資建房優惠政策,新建了1棟80戶住房的家屬樓,有效解決了教職工住房困難,也為吸引優秀教師創造了條件。為了解決近兩年新分配和調入教師住房問題,學校改造原有房舍,保證每名教師有住所,并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對錄用的碩士研究生,學校提供1萬元的安家費。去年學校相繼投入80多萬元,為一線教師配置了筆記本電腦,并添置一批辦公桌和書柜等,進一步改善了教師的辦公條件。
辛勤耕耘
愿以心血慰學子
改革開放以來,天水一中成為我市高中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優秀學子健康成長的搖籃,得到家長、學生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學校為高校輸送學生9300余名,其中3325名進入國家重點大學深造,有6人成為全省高考狀元。在去年高考中,應屆本科上線476人,上線人數占全市應屆生總上線人數的20.25%,分別較2005年和2006年提高了2.23和4.31個百分點。2007年高分考生占全市應屆生上線人數比例有大幅提高,占全市600分以上考生的41%。2008年,高考上線人數首次突破500人大關,較上年增加63人;上線率為60.45%,較上年增長了10.11個百分點。在全省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下降的情況下,該校600分以上的考生88人,比去年增加了6人,占全市總數的43.78%。宋璟、楊曦同學分別名列全市應屆生理科、文科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