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河治理還天水山清水秀

(攝影:李永生 配圖:天水在線)
本報天水訊(記者王宇興)家住天水市藉河兩岸的居民發現,近年來自己生活的環境變了:昔日污水橫流、垃圾滿灘的藉河,如今是碧波蕩漾、鳥兒逐水;地處南北兩山的千年古剎南郭寺、玉泉觀被滿山的蔥綠覆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圍繞藉河建設中的濱河大道,綠樹掩映,鮮花怒放,正逐漸成為天水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被黃委會列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工程的藉河治理工程,正對這個城市日益發揮出重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藉河治理項目工程是近年來天水市實施的一個最大的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總投資達3.53億元,涉及秦州、麥積和甘谷兩區一縣的16個鄉鎮、437個行政村。確定的重點治理區達980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工程達38條。為了抓好這項民心工程,還城鄉群眾一個山清水秀的天水,天水市各級政府堅持“尊重科學、注重效益、綜合開發、負重拼搏、創新機制、誓創一流”的指導思想,精心組織和發動廣大干部群眾,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了規模空前的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經過前6年第一期工程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20平方公里,建設治溝骨干工程7座,淤地壩10座,谷坊3430座,溝頭防護780座。在工程治理具體措施上,廣泛推行了“梁峁林草戴帽子,荒坡造林系帶子,緩坡耕地修臺子,田間修路織格子,溝道工程穿靴子”的防治模式,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24.20%提高到現在的89.23%,林草覆蓋率達到55.85%。

(秦州區豹子溝珍稀植物園)
在項目建設中,天水市本著建設“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奮斗目標,先后在南北兩山建成了南郭寺、玉泉觀、呂二溝、太陽山、珍稀植物園等一大批精品生態旅游休閑娛樂景區。同時,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為目標,完成城區道路、水系和庭院綠化264.96平方公里,其中城區綠化率達到45.7%,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使隴上天水又現江南美景。

(魅力天水 攝影:尹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