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大學排行榜該怎么排?
中國大學排行榜被報潛規則,傳成都理工大學以贊助費換取排名上升,排行榜公信力再遭質疑,究竟該如何保證排行的公正性?國外大學排行榜種類繁多、指標復雜、標準不同,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我們需要的又是什么樣的排行榜?《新聞1+1》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什么是一所好大學的標準,是有宏偉的大樓,還是說有令人仰止的大師,還是說在整個大學的排行榜上比較靠前的座次,在這幾個標準里面,恐怕在榜上有名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因為只要你肯出錢,自然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問題是當排行變成了游戲,當選美變成了選丑的時候,這樣的一個排行還有什么意義,它的公信力又何在,巖松,你怎么看這個大學的排行榜?
白巖松(新聞觀察員):
存在是合理的,而且就應該是民間機構去辦,但問題是當缺乏監管的,最后導致沒有公信力的大學排行榜已經變成了一塊磚,東西南北任人搬,有的人從中搬走了錢,有的人從中搬走了自己需要的名,媒體一搬是亂象,老百姓搬出來的只能是搖搖頭。
主持人:
我們先來關注一下惹出麻煩的大學排行榜。
解說:
本周二三,《人民日報》連續兩天報道了中國大學排行榜潛規則現象,披露了成都理工大學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兩次邀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武書連來校講座,并兩次給武書連方面匯款數萬元,此后該校在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名次上升的經過。
事情一出,立刻激起了各方的評論,黑龍江《晨報》發表評論說,大學排行榜是又一個“牙防組”。《光明日報》也發表評論,誰在為大學排行作倀,文章表示:“一個學界不屑一顧評價體系,所推出的大學排行榜居然能在各類高校,眾多考生中翻江倒海,值得我們深思”。
在網上搜索大學排行榜,發現居然不只一個版本的排行榜,除了由武書連牽頭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所推出的排行榜之外,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也推出過另外一版大學排行榜,武大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也曾經發布過類似排行榜。看來,國內并非僅僅是一兩家機構把目光瞄準大學排行榜。
對于此次事件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成都理工大學5號當天就在學校網站迅速貼出了這樣一則聲明,證實了學校確實先后兩次邀請過武書連到學校,但表示都和排行榜無關。聲明中還指出,確實向武書連支付過兩筆費用,但都是研究報告的課酬和咨詢費用,并且指出,成都理工大學綜合辦學實力在不斷提高,無需通過排行榜來提升名次。
另一方當事人武書連也于5號下午15:45分迅速做出回應,在他的博客里發表了一篇名為《大學排行榜沒有“潛規則”》的博文,文中同樣表明,他應成都理工大學的邀請做有償咨詢,但認為收取的是咨詢費,而不是贊助費,并表明,從未因收費而修改過成都理工大學的排名。
對于武書連大學排行榜引起的風波,各方輿論一直都在對排行榜的權威性抱以質疑。對此,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5號表示,大學排行榜是一些民間機構的民間行為,教育部不支持搞大學排行榜,不贊成對高校進行簡單的綜合排名。
中青網昨天就發表評論,缺乏監管的大學排行必腐,但不宜因噎廢食。文中說,我們每年幾百萬的學子和家長都需要一個“客觀、公正、科學”的大學排行榜,去指導考生們合理有效的在報考院校中填報志愿等實際的活動。
新東方董事徐小平也在其博客撰文表示,大學排行榜的出現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些許生機,真是美妙無比。
無論這個排行榜多么不成熟,多么有問題,只要它能刺激中國大學的競爭意識就是好事。對此,網上也發起了一次名為“你如何看待大學排行榜”的網友調查,調查中約有33%的參與投票者對大學排行榜投了支持的一票,認為大學需要排名,既能給考生報考提供參照,又能督促學校提高綜合實力。
可見,雖然目前面臨著缺乏公信的危機,但大學排行榜依然有存在的空間和理由,如何避免利益交易,使大學排行榜更加規范,并納入到正常的體制軌道,這才是我們當下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誰更需要大學排行榜?
主持人:
各種各樣的大學排行榜,它排的對象都是聲名顯赫的大學,但問題是誰在給這些大學排名,這些評選機構本身有沒有資質,有沒有能力,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你怎么看?
白巖松:
首先我倒覺得這個資質的問題是可能將來要慢慢去建立的問題,看你形不形成一個讓大家感覺比較客觀、比較科學、比較權威這樣的一個排行榜,我當然不主張這由政府來辦,因為政府要來辦的話,你又當裁判,你自己管理的學校又當運動員等等,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局面,因此它注定就應該是民間機構來辦。 但是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問題,我們目前可能正在這樣的一個階段里頭,我給大家一個數字就知道,排行榜首先有它存在的必要。
全中國的普通高等學校2007年的數字1900多所,還不算幾百所成人高校,你就想像一下,在每年報考志愿的時候,考生們云里霧里,不能像我20年前報考的時候,就聽我媽的一個學生說廣播學院不錯我就考了,現在他需要的是比較,大致通過排行榜有一個大致的判斷,所屬的部,他管理他的部或者省,也要通過大致判斷,這個學校行不行,然后自己學校本身也通過排行榜來看一下,我跟其他學校大致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因此,排行榜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但是誰來弄,尤其關鍵是怎么弄是個大問題。
主持人:
就是怎么弄你也不能弄成個生意,因為如果說你這個評選機構跟被評選者之間有了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系的話,你就肯定做不到公正。
白巖松:
我們拿具體的這件事情來說,你比如說雙方迅速地都發表了聲明,媒體一旦登出來之后,雙方迅速發表聲明。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成都理工馬上說,我找他跟排行榜要升座次沒有關系,升排位沒有關系,我找他只是因為他是著名的高校研究方面的專家,我也沒想通過給錢,我給他的是上課的費用等等,但是這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有一個前提,他之所以被你邀請,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在這個機構里頭做這件事,這就逃脫不了干系。
那好了,從它的負責人老武這個角度來說,他說我有“三不主義”,我不在高校兼職,不跟高校合作,不選擇在高校里的人來跟我一起做這件事,你去給人家咨詢,又收人家的錢,算不算合作?你這“三不主義”堅持到底了嗎?因此,雙方其實的解釋是沒有道理的。更何況,你們姑且什么都沒談,就是正常的講課等等,也是應該回避的,因為涉及到打分、排榜的這樣一個項目,雙方了金錢的交易,必然有利益關聯,一旦有利益關聯,這個榜的公信力就沒了。
主持人:
因為我們現在知道有很多機構在做這樣的評選,是不是每一個評選結果對教育部門、對主管部門、對大學也好,都有著一個生殺予奪的功能?
白巖松:
我覺得還不到生殺予奪,有的時候教育部內部的某些評估,非常要命的評估有生殺予奪的某種感覺,怎么說呢?比如說這話,我去一些高校也聽負責人正在忙活,說過幾天教育部要來進行評估,于是這個學校把所有的學生都要動員起來,打掃衛生,規定哪兒不能去,誠實行為,哪要打掃,然后來了之后還要給這個評估團進行演出、匯報,好吃好喝好招待,以至于我們在新聞中看見了六個校領導陪著一個小女孩,那個小女孩是上面下來的,負責評估中間的一員,那就厲害,這個咱不說了。我認為首先政府做這樣的評估,已經帶有很大的危害性,但是它具有某種生殺予奪的權力。
你說了,現在全國有近百個、幾十個大學的排行榜,為什么有的時候還能掙著錢呢?剛才我說了,全國1900多所普通高校,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某些需求,總需要給自己描個眉,畫個眼,然后在招生簡章里添那么幾筆,普通的高考的考生和家長有的時候也搞不明白,這個排行榜到底有多牛,一看,行啊,這學校排行榜第65,不錯,進入全國100了,可能就會吸引生源。所以雖然不到生殺予奪的權力,但是直接給它有可能帶來利益,沒有利益會起早嗎?不會起早。
主持人:
它有一個氛圍的因素,因為我們知道現在大學是有行政級別的,在大學,一個行政級別的大學里面任職的校長,如果在他任期內,不管什么樣的排行,能夠往前的話,多少也應該算他的政績。
白巖松:
這是一個因素,這件事情一出來之后,采訪了很多高校的校長,蛛絲馬跡你能聽出來蠻有意思的,首先相當多的校長是支持有排行榜的,因為畢竟他也希望得到客觀的評價等等,然后看看別的兄弟院校都做的怎么樣。
但是另一方面也都在透露出這樣的意思,有了類似這樣的排行榜的時候,就可以在比如說生活待遇、用地、環境的改善其他的一些方面,尋求政府以及社會更多的支持,你就明白大家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不僅僅是說它圍觀一方要有一定的政績,可能也有,但是我覺得這還真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換取實際的利益,在生源,在待遇,在用地,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方面,他可以拿這個去說事。
主持人:
那好了,咱們就說到一個最本質的問題,排出這些大學的排行榜是給誰看的,是真的給要考大學的學生和家長看嗎?
白巖松:
我覺得是給兩個人看,同時第二個人要轉移看。
首先是給很多的考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包括學校里面高中的一些老師,要指導學生報考院系的時候看的,你看,你要報考的時候暈啊,你想1900多,你能不暈嗎?暈,然后就要有一個選擇,有的時候就要拿相關的東西當依據,這是第一個要給看的。第二個給誰看呢?第二個是給高校里自己的人看,但是高校里自己的人,他不僅僅為了自己看,他要拿著這個東西給別人看,給政府的有關負責人,給需要社會給他支持的人去看,他要拿著這個告訴你,我這是全國百強院校,發展,你看排行榜怎么怎么地,我再需要五畝地,您再給我200萬,它是一個說辭,這種情況見的很多。
比如說很有趣,這個老武被請到了成都理工之后,講了兩次,給成都理工提出的建議你知道是什么嗎?三個,征地,加人,然后增強文科,這個你都能想到,我覺得他拿這三個,換好幾個高校都能講。
主持人:
不用他去,你去也能講。
白巖松:
他的目的恰恰是我們最反感的,要把所有的學校都變得跟北大、清華,變得跟南大、武大一樣的巨大。成都理工原來是成都地質學院,1956年創辦,是全國地質院系的五朵金花之一,然后在去年大地震需要它的時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專業。你現在看它為什么要改名,叫地質,它怕招不來生,然后吃虧,然后利益得不到,改成了理工,然后現在又得到了這位老兄的建議,征地,然后加強文科,加人,我說行,成都地質變成了成都理工,將來變成成都地大,一個要地,一個要大。
主持人:
我們剛才關注的是中國大學排行榜的一些亂象,但問題是我們需要這樣的排行榜,而這樣的排行榜到底應該怎么排,我們的節目稍候繼續。
主持人:
國外的大學是怎么排行的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
解說:
在國際上,由獨立于政府和大學之外的第三方機構對大學進行排名,早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方式。
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以計量學的方法推出了第一份美國高校排行榜,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986年,英國的《泰晤士報》同樣以排名的方法發布了英國優秀大學指南,此后,各國媒體和學術機構推出的大學排行榜便層出不窮。
目前影響力較大的高校排行榜大都出自著名媒體,包括美國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英國的《泰晤士報》,德國的《明鏡》周刊,加拿大的《麥克林》雜志,日本的《鉆石周刊》等。
在我國,最先對大學進行排名的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他們于1987年在《科技日報》上發表了《我國大學計量指標的排序》,對國內87所大學進行排名。此后,我國相繼出現了各種版本的大學排行榜,但除了原國家科委1992年發布的中國大學四強排名是由政府部門發布,其他都來自民間機構和企業。
不過相比中國,英美等國家的高校排行榜擁有更多樣化的評定方式,除了為各大學籠統排名的綜合排行榜,每一個學科專業也都有詳細排名,以較為引人注目的商學院為例,每年招生前,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亞洲《世界經理人》等專業媒體,都會大張旗鼓地推出各自的排名,希望能得到民眾的最大認同。
而中國的排行榜目前更多的只關注各學校籠統的排名,并沒有針對分學科進行學校間的比較,這讓許多有專業優勢的大學在排行榜長期處于尷尬地位。
另外,國外的高校排行榜其評價指標也更為復雜和詳細。其中包含大量人文化的軟性指標,比如師生比例、學生獎學金的多少、學生畢業去向、校友打分等。不過盡管如此,這些國外的排行榜也經常會引起質疑,原因在于衡量大學發展的指標十分繁雜,各媒體的側重點不同,計算方法不同,結果經常會大相徑庭。2007年,美國就有數十所大學校長聯合發表聲明,抵制《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調查,他們稱,自己只能對熟悉的幾所學校進行評估,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則一定要他們給全美幾百所學校排名打分,這顯然是非常不客觀的。
看來,大學排行榜不管是誰排,如何排,都很難有一個最全面,最科學的范本,那么該如何更理性地看待這些大學排行榜,我們又更需要什么樣的大學排行榜,也許這是我們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