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
——訪天水市教育局局長 李淳

記 者:您認為我市中小學布局與新的教育發展形勢存在哪些不相適應的問題?
李 淳:我市現有中小學2249所,在校學生71.27萬人,教職工3.6萬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全市中小學布局已與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不相適應:一是農村學校布點多、規模小、辦學效益不高。二是由于投入不足,農村偏遠山區學校校舍及配套設施較差,教師調配困難,嚴重制約著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三是人民群眾要求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尤其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和農村土地流轉的推廣,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城市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大班額、擇校現象嚴重。特別是去年“5·12”地震使我市1802所學校的116萬平方米校舍遭受了損壞,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搶抓“5·12”地震災后重建和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契機,結合災后重建,對全市中小學進行科學合理布局。

記 者: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能夠達到什么預期效果?
李 淳:《規劃》提出,利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將對全市200人以下的小學和600人以下的中學通過“撤、并、掛、建”等措施,使全市中小學教育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全市中小學生均校園面積將由現在的15.6平方米增加到21.5平方米,城區學校的校園占地面積將擴大930畝;中小學生均校舍面積由現在的3.8平方米增加到8.6平方米;校均規模小學由現在的683人增加到886人,初中由1260人增加到1600人,高中由1500人增加到2400人。學校的標準化建設水平得到提高,新建擴建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均按國家規定的標準設計建造和配備,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得到更好的保障。學校師資、管理、后勤保障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將進一步提高。

記 者: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備受全社會關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那么將采取什么措施予以保障?
李 淳:中小學布局調整不是簡單的數量增減和人員合并,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第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
第二,要遵循“合理布局、效益最大,鞏固‘普九’、均衡發展,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先建后撤、示范引導”的五條基本原則,成熟一批調整一批,逐步推進。

第三,采取強有力措施保障推進。一是嚴格按照先建后撤的原則,對確需保留教學點的繼續保留,對于學生走讀較遠的學校建設寄宿制公寓樓,配套好學生食堂、醫務室、衛生間等生活輔助用房,力爭在5年內使普通高中全部具備寄宿制條件,初級中學有166所具備寄宿制條件,小學有205所具備寄宿制條件。二是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服務人員的配備和培訓工作,保證寄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全方位給予幫助和關懷,在將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為部分可以走讀的學生提供校車服務。三是建設標準化學校,撤并新建擴建的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班額標準配備教師,從根本上解決大班額問題。四是辦好一批示范性學校。今年是《規劃》實施的第一年,我們將全力以赴建設好今年實施的學校,力爭將其辦成優質示范性學校,讓廣大群眾從中受益,看到希望,并對我市中小學布局調整給予理解、支持和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