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育桃李 碩果盈枝香滿園
——秦安五中狠抓教學質量不放松

7月5日,走進秦安縣第五中學,綠樹掩映下的校園,分外靜謐,校園櫥窗、文化長廊,隨處可見匠心,一股文化的氣息拂面而來。

隨著高考成績的發布,豐收的喜悅彌漫在校園:今年五中高考實現新突破,再創歷史新高,本科上線101人,超額完成了縣上下達的70人的指標。一所年輕的學校,在生源條件差、基礎設施弱、辦學經驗少等不利條件下,何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徜徉在美麗的校園里,感受著昂揚向上的文化氛圍,接觸著可愛的師生們,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答案漸漸清晰了起來。

秦安五中2005年建校以來,以“辦人民滿意學校、創建市級示范校”為辦學目標,全面貫徹“學做人、會求知、健身心、求發展”的校訓,認真發揚“團結協作、艱苦創業、廉潔高效、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終堅持“誠心愛生、真心為師、專心樂業、精心治學”的教風,牢固樹立“安心定志、虛心探知、慧心思悟、同心求真”的學風。校長劉恩順和他的團隊廣泛征求老領導、社會各界及本校師生建議意見,歸納梳理,集思廣益,穩穩地走出了“開局步”。他帶領教師骨干遠赴師大附中、天水一中、天水五中等名校,虛心學習、取經探寶,并先后開通“高考資源網”學校版、北京101網校等。劉恩順坦言,我們的態度就是老老實實做“小學生”。

教師認真備課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向社會和家長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學校抓住新課程改革的有利時機,動員廣大教師要在學習中爭當理解新理念的標兵、實施新課改的能手,當好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的領路人。各個教研組教師克服種種困難,放棄假期休息,爭先恐后地出外參加學習、網上學習、個人自學、集中培訓和交流討論,為自己能在新課程下的教學中做一名優秀者“充電”和“更新”。全體教師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大膽革新,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研究、撰寫教育教學個案、教學反思,逐步破解了教研組工作相對滯后的難題。近年來,一批思想品德高尚,專業能力強,學生喜愛、家長放心,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師脫穎而出。

秦安五中學生正在操作實驗
為了沖刺2012年高考,學校制定了詳細的目標,將指標任務分解到班到人,心有目標,行有方向,全力以赴備考。在課堂教學上始終堅持以課本為基礎,以考綱為準則,以能力提高為梯度,以訓練為手段,在提高上下功夫。著力改變“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三抓基本”:抓基本知識的掌握,抓基本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抓基本能力的形成教育。操作上圍繞“三點”:找準切入點,把握好重點,解決掉難點。積極倡導教師進行課堂創新,著力打造有效精品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每一節課師生的交流、探討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逐步形成了具有五中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如高三教學中的檢測序列化模式,在課后輔導上逐步形成的“自習式”、“講解式”、“自習式+講解式”、“講解式+自習式”的模式。在高三這個關鍵時刻,學生學習任務重,心理壓力大,學校要求班主任勤入班,多奉獻,每天盡可能多地與學生在一起,經常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緩解緊張與煩躁情緒,及時化解學生心理壓力。班主任通過班會、黑板報等各種途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絕大部分學生在高三這一年樹立了堅定的信心,為高考取得勝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藝術類學生正在練習繪畫
學校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完善育人設施,充分利用校園的建筑環境,把育人因素滲透其中,建造了200米的文化長廊,利用網絡資源打造“數字校園”,建造戶外大屏幕播放專題內容,在外墻壁、走廊等地方張貼了永久性的校訓、名言警句等宣傳內容。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與特色文化建設,通過校園文化景點的布置凸顯出來,使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成為學生接受文化熏陶的精神樂園。走進五中,校園的櫥窗里名人名校在無聲地鼓勵著莘莘學子。教學樓前的宣傳欄上學習方法、高考動態及時更換。樓道里文化、教室文化更是在細節處呵護著學生的心靈,形成了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濃厚氛圍,也形成了秦安五中獨特的校園文化。同時,學校重點抓制度的支撐和保障。從建校初期的制度空白,先后建立健全了《秦安五中班主任工作條例》、《秦安五中教職工考勤辦法》、《秦安五中學生一日常規》等70多個規章制度,編纂了《秦安五中制度匯編》,從教職工崗位職責到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教育教學常規到安全衛生管理,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規章制度去約束和規范。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津貼待遇與工作績效掛鉤,基本上做到了管理制度化,實現了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大跨躍,使學校的管理更趨規范和合理。

秦安五中學生進行防震救災演練
采訪結束時,劉恩順信心滿懷地說:“ 2012屆高考已漸行漸遠,成績屬于過去,新一輪的教育教學工作又拉開序幕,學校將狠抓‘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學習習慣),以此為教學基本切入點,面向全體師生;以‘三基’為教學支撐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三基’為教學重點,全力提升教學質量,我們堅信五中明天會更加美好!”

學校文化長廊

學校圖書館

新建的塑膠操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