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邀請蘭州一中師大附中名師對高考試題進行評析——
理綜:難度適中 文綜:靈活新穎
蘭州晨報訊(首席記者魏娟)6月8日,2013年高考順利落下帷幕,本報繼續邀請蘭州一中、西北師大附中的高中一線教師對6月8日進行的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和英語共7科進行詳細點評解析,以便廣大考生和家長了解今年的試題難易度,對試卷進行整體把握,對自身準確定位。
理綜
生物:題目整體難度適中
蘭州一中教師 楊顏莉
今年高考生物試題題量沿用了寧夏新課標試卷“6+4+1(2)”的超量命題,限量作答的必考加選考模式。試題的命制既注重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以主干知識為載體,又堅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對考生多種能力的考查。題目整體難度適中,無偏題、怪題、難題,考生答題得心應手。
1.抓綱扣本強基礎。命題遵循考綱,緊扣教材,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充分體現了回歸教材的命題趨勢。選擇題和部分非選擇題的考題情境來源于教材或對教材的輕微拓展。如第1題是《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兩大模塊的綜合考查,考點以遺傳物質DNA為核心,展開選項進行選擇。第2題以《穩態與環境》模塊為主,考查了免疫調節。第29題是《分子與細胞》模塊中的重點知識化合物(淀粉)與酶知識點拓展。第32題考查的落腳點仍在高考的壓軸題遺傳知識點上,但難度不是很大。第39、40題為選做題,每題15分,任選一題,兩題都做者,以第1題計分。第40題是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考點為“植物細胞工程”。
2.強化獲取信息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是考試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試題中的信息分別以文字、圖表、圖解的形式表達,比較直觀,能夠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是此次取得高分的關鍵。
化學:知識信息活于教材
師大附中教師 李舜
總體上2013年新課標高考理科綜合化學試題的命題嚴格按照《考試說明》進行。試題質量較高,知識覆蓋面廣,無偏題、怪題,突出基礎,注重能力。知識信息源于教材,但活于教材,注重考查中學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
1.題型較穩定。 理綜測試中化學總分值由課改前的108分變為100分,試題結構由課改前的“8+4”變為“7+3+1”,7道選擇題考察基礎知識,三道必考大題(26有機實驗、27物質的提純、28化學反應原理),三道選考大題(36化學與技術、37物質結構與性質、38有機化學基礎)。題型穩定,結構明了。
2.考點較集中,緊扣教材。試卷所涉及的內容在課程標準、教材基礎知識范疇內,繼續堅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考查的內容都是重點內容,考點常見并集中。如:阿伏伽德羅常數、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勒沙特列原理、反應熱、溶度積常數、核外電子排布、原電池分子式的推斷、分子的構型、晶體類型、晶胞等。
3.注重能力考查。試卷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融合,過程與方法的結合。重點考察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能力、數據處理能力等。如:第26題是有機實驗題合成正丁醛,27題是有關ZnO的提純與實際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第28題是化學平衡綜合性較強。
文綜
歷史:以新史觀審視歷史
師大附中教師 孫建芳
高考文綜歷史部分從命題來看突出“不拘泥于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古今貫通,中外關聯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的命題特點,以及試題平穩過渡, 主干突出,突破教材,獨立思考的特點。
試題覆蓋了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體現了考查的全面性,注意古今貫通、中外關聯。試卷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點問題,如愛因斯坦熱等,體現了以史為鑒,注重現實關懷。試題也引導學生從關注教材向關注課標轉變。如分值最高的大題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反映對社會生活的關注,也體現了以新史觀審視中外歷史的新視野。
政治:凸顯時代性和現實性
蘭州一中教師 王淼
本次高考政治試題總體說來堅持了考試大綱“總體保持穩定,深化能力立意,積極改革創新”的指導思想。同時體現了基礎性與綜合性、知識性與時代性及考查觀點原則性和設問靈活性的統一,突出對能力和學科素質的考查。
1.試題分值與結構總體穩定,但順序有所變化。與往年相比,今年政治試題分值依然是選擇題48分,非選擇題52分。政治學科內各個模塊的比例分別為:經濟生活占30%,政治生活占28%,文化生活占16%,生活與哲學占26%。選擇題四個模塊所占比例為:4:4:1:4,非選擇題經濟生活1道,分值為14分;政治生活1道,分值為12分;文化生活2道,分值為12分;生活與哲學1道,分值為14分。與往年有所變化的是文綜三科試題順序有所調整,政治選擇題由24—35題調整為12—23題,非選擇題由38題和39題,文科綜合調整為38題和39題,共5問均為政治試題。
2.試題凸顯時代性和現實性。把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是新課程高考內容改革的重要原則,縱觀本次政治試卷,試題大都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大量使用貼近時代、貼近社會的素材,呈現出越來越情境化、問題化、時代化的傾向,充分體現了新高考改革的生活化趨勢。
3.注重對考生能力的考查。考試大綱對考生提出四個方面的能力要求: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從試題所考查內容上看,今年的試題一如既往地注重對考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核。
理綜
物理:對實驗能力要求高
師大附中教師 魏慶蓉
今年高考理綜試卷中物理試卷結構較以往有很大的變化,嚴格按新課程卷的結構組卷。著重體現了考查“考生的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意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聯系,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的命題思想。
1.試卷的結構較去年有很大的變化。試卷整體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這與新課標的模塊化教學設計的要求一致,方便中學組織教學。必做題中的8道選擇題也分為單選(前5道)和多選(后3道)兩部分,實際上降低了考生的答題難度。
2.試題考查的知識點以力學和電磁學為主。必做題中,力學部分考查了動力學的圖像問題、平衡問題、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問題、圓周運動問題、彈性勢能與平拋運動相結合的實驗問題、木塊與木板相互作用的動力學問題;電磁學部分考查了電磁感應的圖像問題、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偏轉問題、靜電場問題、電表改裝的實驗問題、電場中的圓周運動問題;還有一道有關物理學史的問題。選做題(以我省學生大部分會選擇的選修3-5為例)中,考查了原子核物理中的結合能問題和動量能量綜合問題。這些內容都是高中物理所學模塊中的重點內容。
3.實驗題設計比較新穎。力學實驗中將能量轉化與平拋運動相結合,電學實驗的電表改裝問題同時涉及電流表與電壓表的改裝,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較高。
文綜
地理:總體難度有下降趨勢
師大附中教師 潘竟源
總體來看,地理試題遵從高考試題 “科學性服從于公平性,公平性服從于穩定性”的原則,新課標文綜地理部分總體難度不大。同時,以往地理高頻考點地球運動沒有考查,使考生可以以較為輕松的心情答完整套試卷。聯系近3年地理高考試題,給我們的感覺是地理試題總體難度有下降趨勢。
1.變化的主要方面。
(1)考試素材選取范圍更加寬泛。毫無疑問,考生在考試之前做了大量試題,但是卻無法碰到自己熟悉的區域或內容(除教材涉及的內容),這說明考試素材選取范圍非常廣泛而且靈活,這對今后的考生備考有很強的導向性。(2)試題結構變化。如選修題的設計,從往年試題的設計來看,共分兩部分,而今年直接設一問,對考生分析問題、篩選材料、總結歸納等能力的要求提高。(3)試卷結構的變化。慣常模式中,地球運動這部分內容總是占去了老師、學生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雖然效果不明顯,但老師、學生依然從眾趨同,地理試題連續幾年弱化地球運動相關內容或許是一種信號——老師、學生應將高中地理學科的重點放在宏觀的地理環境整體性上,而非專注于類似數學學科的計算問題上。
2.不變的內容。地理試題的設計依據——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