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來到啟升已經一年多了,我們時常告誡學生要珍惜的匆匆時光也這樣在自己手邊一逝而過。猶記得當初接到第一份工作時激動又忐忑的心情,從此,人生的征程中多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名詞——“啟升”。這個與我所熱衷的教育事業有關,與我可愛的學生有關的地方。初識啟升,來自社會流言,多為負面信息。于是在某一時間段,我也對這所學校抱著懷疑與觀望的態度。直到真正融入這個集體,我才發現“啟升”原來背負了太多的誤解與委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選擇用成績來為自己證明。終于,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啟升”的名字一次次出現在了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的視線中。這些可貴的突破,與學校科學的管理體制密不可分,與千百“啟升人”的嘔心瀝血密不可分。
在啟升,每天清晨喚醒你的是一陣陣鏗鏘堅定的番號聲。在準軍事化管理的要求下,早起出操,晚間集合,內務衛生整潔有序,學生逐漸養成了健康嚴謹的生活習慣。學校推崇的“欣賞式教育”,使一個個迷惘失措的孩子重新定位了自己,他們不再悲觀消極,而是充分發揮特長,踏上了屬于自己的人生舞臺。同時,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一言一行,用《弟子規》教會他們孝悌謹信;用《千字文》告誡他們嚴于律己;用《論語》與《禮記》使他們懂得謙恭禮讓,厚德載物。一張張稚嫩的面孔帶著些許失意與彷徨走進學校,三年之后,我們交給社會的,將是一批批自信自立、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
在啟升,有這么一群辛勞的人,他們以校為家,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獻給學生。他們不采用批量生產的模式,而是用獨到的眼光去發現每顆頑石的價值,精心雕琢出一件件藝術品。這便是啟升賴以生存的根基——一支團結敬業的教師隊伍。這是一個充滿活力、銳意進取的集體,在清晨朗朗的書聲中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午間自習的教室里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運動競技的賽場邊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文藝演出的舞臺上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啟升執教,最深的感受是緊張而有序的教學工作:朝六晚十的常規時間,除此之外還要見縫插針地進行各種輔導,忙碌而充實;最大的快樂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大家目標一致,齊心協力,從沒有多余的猜忌與盤算,有的只是毫無保留的指教與盡心竭力的幫助。而我們最大的收獲,則是親眼目睹一株株幼苗在啟升成長成一棵棵堅韌挺拔的良材,并且在此過程中,你曾為它們澆灌培土。青春的價值并不在于積累了多少財富,而是在最美好的年紀,有過一個為之奮斗的理由。
在啟升,每一天從教學樓外的路燈下開始。“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學子讀書時。”清晨五點,早讀的學子就用他們勤奮的身影為校園致上了一聲早安的問候。中考失利后到底如何才能走進夢想中的大學?作為啟升的學子都深深明白,除了苦讀,別無他法。他們并沒有張揚的外表,質樸得猶如身上的黑白校服,卻顯得純凈、陽光,勤學與奮進便是他們最美的標簽。最后,當一張張殷紅的錄取通知書從四面八方寄來,“天道酬勤”的道理得到了最好的驗證。正是這些永不低頭的孩子,撐起了啟升堅挺的脊梁,燃起了星星之火必將燎原的希望!
不久之后,學校即將搬往新校區,四十余畝占地面積,斥資1.2億的基礎建設,教學樓、綜合樓、宿舍、食堂、藝體中心、塑膠操場……一應俱全。而令我們振奮的是,啟升,終于有屬于自己的家了!歷代傳承的啟升精神,也終于有了得以扎根的土地。同時,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在機遇背后,亦是更加嚴峻的考驗與艱辛。然而,千斤的重擔可以壓垮一個人,卻壓不垮一群人。在所有挑戰面前,啟升人定會扛起屬于自己的那份責任,風雨兼程。
每周回家,都要路過正在施工的新校址,總忍不住回頭或者駐足。心中無數次地勾勒出一幅藍圖,并不華麗,卻勝過任何氣勢恢宏的建筑。因為在我眼中,它早已被刻上了“腳踏實地,堅持不懈”關于啟升的印記。而這個印記,也賦予了我的青春更有分量的意義!
天水市啟升中學骨干語文教師:陳淑惠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