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總裁李彥宏按響NASDAQ閉市鈴。和坤/攝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阿里巴巴披露并購雅虎中國真相

8月11日,阿里巴巴創辦人、首席執行官馬云(左)和雅虎公司首席運營官羅森格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視。當日,阿里巴巴公司和雅虎公司同時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以打造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搜索平臺。這也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購。 新華社記者攝
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記者趙曉輝)從百度在納斯達克的暴漲到阿里巴巴聯姻雅虎,經歷了泡沫時代的中國互聯網以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等務實的商業模式再次贏得國外資本市場的青睞。
“這是一種理性的轉變,由原來帶有一定盲目性的‘眼球經濟’到現在以能否取得經濟效益為尺度,中國互聯網在理性中走向繁榮。”長期從事互聯網研究的國家信息中心公共技術部主任寧家駿說。
很早就有人把互聯網稱做“眼球經濟”,網站的價值決定于流量和點擊量,誰吸引了眼球誰就是成功者。秉承這一規則,門戶網站崛起了,廣告成為其主要收入。
上世紀90年代末,以雅虎為代表的一批門戶網站把“眼球經濟”推向高潮,中國的新浪、搜狐、網易得益于此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然而,很快,納斯達克就對這種模式說“不”,網易甚至曾被迫停牌,風險投資紛紛撤離這一曾被說成遍地黃金的行業。
“互聯網概念發生了變化,而中國企業尚未尋找到新的商業模式,遭遇了泡沫的破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毛凱軍說。
隨著時間推移,一批新興互聯網企業應運而生,以盛大、百度等企業的成功上市為標志,中國互聯網開始復興。
“商業模式的變化是互聯網復蘇的一個重要原因。”毛凱軍說。
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不再獨霸天下,依靠網絡游戲起家的盛大、以電子商務致富的阿里巴巴、由搜索引擎發展的百度等開始進入行業的主流。雖然在國際市場上,百度尚無法與google抗衡,阿里巴巴也遜色于eBay,但依托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它們帶領中國互聯網迎來了新一輪的繁榮。
寧家駿說:“互聯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應用,電子商務和搜索引擎將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易關國際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電子商務的規模在4400億元左右,今年有望達到6200億元。易觀國際認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已進入務實發展階段,突破了概念炒作和短期利益行為,電子商務將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熱點和盈利點。
早些年不見動靜的搜索引擎市場也熱鬧了起來。微軟原副總裁李開復跳槽到google致力于發展google在中國的市場,阿里巴巴在獲得雅虎10億美元投資及其搜索技術后宣稱將主要發展搜索技術。
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研究發現,2007年之前,中國的搜索引擎市場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04年該市場規模已達到12.5億元,預計到2007年將達到56.2億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互聯網企業都在中國尋找機會,不同領域的合作競爭態勢加強是很自然的。”寧家駿說,“不過,與上世紀90年代末相比,這種繁榮要理性的多,泡沫要少得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