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博客之質疑】
三問名人博客
一問:真實
誰都知道名人很忙,在忙碌的生活中,他們又如何偷得浮生半日閑,來寫自己的博客呢?在張靚穎的博客里,記者就見到這樣一條留言:“張靚穎,真的是你嗎?”
請人代勞是最方便的,小S的博客亮相沒幾天就開始統一采用第三人稱,所有語句都是由“小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來開頭。
而更多的名人則傾向在網絡世界,繼續呈現自己最光鮮的一面。超級女聲中走出的評委夏青在博客中寫道,“我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留言幾乎是一字不拉地看完了!边@也許還不算是嚴重的自吹自擂。看名人們上傳的照片,則更加顯露其粉飾的成分。照片大多偏藝術,哪怕生活照也拍得特別有藝術角度。即使有真正揮灑性情書寫博客的名人,也不忘在博客上將自己好好雕琢一番。大概除了高曉松會在博客中用上些生活化的詞句,其他名人都謹記著維護自己的公眾形象。當然,這也不能全然責備名人們,哪怕是普通人的博客,凡是公開的就很少有愿意暴露自己缺點的。由此及彼,名人也不過是凡人,名人博客也不過是博“客”而已。
二問:真切
名人吸引大眾視線的除了他們的作品,還有就是個人的私人空間,他們是否愿意在博客里暴露自己的生活呢?現在的名人大都奉行了“做人要低調”的原則,平時見到記者就躲,或者抬出種種理由謝絕采訪。如此之下,名人在博客里所反應的心路歷程,又有多少能讓人看個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對于真切兩字,大多數名人的博客顯然并不合格。個人博客是用來書寫個人心情的,名人們夸夸其談的則是他們的工作。以作品代替“博文”的有之、以公告代替“博文”的有之、以照片“博文”的更是數不勝數。即使用文字來堆砌自己的博客,名人也大多以工作為主題,很少談到自己的生活、心情和真實的想法。名人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是在從事商業化的工作,卻忘記了個人博客的本來意義。除了在文字間流露出的些許名人本性之外,網友們恐怕并不能通過博客多了解一些名人。
三問:真誠
或許是建立時間不長,許多名人博客里的內容還不豐富,大都是以圖片為主,配以少量文字,這對滿懷期待的網友來說,是絲毫不解饞的。其中幾位名人博客,甚至已經連續多天未有更新。某位文化名人的博客雖然文字不少,但大多是一段段摘自其已經出版的著作里的文字。有網友留言:“拜托,我已經有書了,雖然上網是免費的,也要給我看點新鮮玩意啊。”
吳小莉的博客中寫道,“一周的開始,也是忙碌的開始,回到香港,忙得昏天暗地的,所以偷懶一下,發張照片,嘻嘻,希望能‘蒙混過關’”。這種照片代替文字的方法被很多名人照搬,照片發得最多的是郭敬明,將近百張的海量。他的博客也就是由這近百張自身照片配上無厘頭的隨意搞笑文字組成。
徐靜蕾則索性坦言“話是這么說,但如果有一天大家發現我的博客沒了或是水了也別怪我,三分鐘熱度是我的長項,以往的例子不勝枚舉,我正在克服,希望大家不要太嚴厲地監督”。
這樣“博”法自然會招致很多網友的不滿,留言中紛紛提出意見?蛇@畢竟是單向的交流,留言石沉大海的可能性比被回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名人說博客】
徐靜蕾:博客勝在能隨性

某月某日,徐靜蕾談了談穿衣觀 來源:南方周末
我對博客的了解時間不長,也確實是在公司同事的勸說下答應試一試的。幾天下來倒也覺得有趣。
通常作為一個演員和一個小字輩導演,說話的途徑有三種: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的采訪,在報紙雜志開專欄,出書。第一種多了一個中間人———記者,一篇采訪下來難免有些地方覺得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第二種對我來說就是個壓力了,本人心理比較脆弱,決不能欠人家東西,總希望文章是自發寫出來的,想寫就寫想不寫就不寫,當一個自由自在的文藝小青年;最后是出書———出書就算了,我寫的那些東西零零落落,如果非湊合結了集子發出去,不但讓人家笑話,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但是,我必須要說,那是我的理想,等有朝一日我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夠分量發一本書的時候,一定當仁不讓,眼前,還需要時間。所以,看來看去,博客挺好,很自由自在的,都是自己想說的話想干的事情。
葉永烈:玩博客不容易
“玩”博客使我注意起一個新概念———“點擊率”。作為作家,通常在出版著作時,關注印數,卻幾乎不關心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的“閱讀率”(相當于“點擊率”)。然而,在博客網上,你的每一篇文章的點擊率,都隨時公布在上面,使我知道,什么文章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什么文章讀者甚少。
建立博客個人網頁之后,我既當作者,又當編輯。既要寫文章,又要配照片。有的照片前些年是用膠片拍攝的,還必須用掃描儀掃描或者用數碼相機翻拍,再一次次加以縮小,才能粘在網上。網頁要經常更新,管理好一個網頁,也并不容易。
張靚穎:還份人情給網媒
我的博客終于在新浪安了家,我特別開心,因為我還在成都參加超女比賽的時候,新浪網就開始對我跟蹤報道,把我最新最快的圖片和視頻發布出來跟大家分享,我也常常到新浪上去看涼粉給我的留言。新浪還給我們開了很多轉播間,直播了我們的歌友會和生日會,讓不能到現場的涼粉一起來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