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陜甘川三省交界地帶,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是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境內自然景觀獨特,既有南國之靈秀,又具北國之雄奇,資源稟賦優越,被李四光稱為“寶貝的復雜地帶”,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
隴南全市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轄武都區和成縣、徽縣、西和縣、禮縣、文縣、康縣、宕昌縣、兩當縣一區八縣,195個鄉鎮,總人口近280萬人。
——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隴南自然生長的樹種有1300多種,森林覆蓋率42%,是甘肅唯一出產油橄欖、茶葉等亞熱帶作物的地區,油橄欖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首位,花椒、核桃種植面積全國第一;有木耳、香菇、薇菜等食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種,當歸、黨參、天麻、紅芪等中藥材1200多種,是聞名遐邇的“千年藥鄉”,有300多種野生動物,文縣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主要的大熊貓棲息地之一。
——礦產資源富集。隴南有黃金、鉛、鋅、銻、銅、錳、硅、重金石等金屬非金屬礦34種,其中文縣陽山金礦已探明儲量325噸,在類林卡型金礦排序中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位;西成鉛鋅礦帶已探明儲量2400萬噸,為我國第二大礦體;西和崖灣銻礦儲量14.9萬噸,為我國第三大礦體。
——水力資源豐富。隴南境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2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目前開發量還不到總量的20%,水電能源開發前景非常廣闊。
——旅游資源獨特。隴南山奇水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孕育了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有“隴上九寨”之稱的宕昌官鵝溝、亞熱帶綺麗風光的康縣陽壩生態風景區、全國四大天池之一的文縣洋湯天池、西北最大溶洞武都萬象洞等國家4A級生態旅游景區,紅軍長征“加油站”的紅色革命勝地哈達鋪、“兩當兵變”舊址等紅色旅游景區,大堡子山秦文化遺址、漢代“三頌”之一《西峽頌》摩崖石刻等人文旅游景區,構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多姿多彩,引人入勝。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的發展,隴南全市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以工業經濟、特色產業、旅游開發、商貿流通為主的支柱產業持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初步營造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投資發展環境。國家和甘肅省投入數百億元資金支持全市災后恢復重建,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今天的隴南,已經以全新的姿態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十二五”時期,將是隴南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蘭渝鐵路、成蘭鐵路、蘭海高速公路隴南段、成武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和隴南支線機場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的陸續建成和開工建設,已列入甘肅省“十一五”高速公路網調整規劃和甘肅省“十二五”高速公路網規劃的武九高速公路立項取得重大進展,隴南的立體交通網絡將會日益完備。
勤勞淳樸的隴南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總體工作思路和區域發展戰略,搶抓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隴南整體列入秦巴山區扶貧規劃等一系列重大歷史機遇,攻堅克難,開拓進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多渠道、全方位、寬領域吸引投資,加強合作,共謀發展。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隴南的發展環境也不斷得到優化,良好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正在吸引著更多的客商共同譜寫隴南經濟社會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新篇章。
隴南,是一片正在開發的沃土。在這里,有一份投入將會得到成倍的回報。熱情、好客的隴南人民,熱忱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來隴南觀光考察、投資興業、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