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雙聯行動助推精準扶貧
——全省精準扶貧現場觀摩啟示之兩當篇
編者按:引人注目的全省精準扶貧現場觀摩活動日前落下帷幕。這次觀摩活動,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省直相關部門、各市州以及各縣區“一把手”集體參與,陣容之強、規格之高、意義之深,在甘肅扶貧歷史上前所未有。通過觀摩活動,觀摩團成員在思想認識上經歷了一次深刻的洗禮,達到了啟迪思路、開闊視野的目的,促進了攻堅拔寨、決戰決勝的效果。為了加強交流、互學互促,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介紹兩當、麥積、隴西等現場觀摩點典型做法和成功經驗,以期全省上下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全力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大決戰,真正干出一番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本報記者宋振峰
“政治意識強、黨的觀念強、全局思維強、務實精神強、協調能力強、措施針對性強、成績實效性強。”11月1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在兩當縣靈官村現場觀摩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融合推進時,對省人民檢察院的雙聯工作接連稱贊了“七個強”。他說,省人民檢察院等雙聯單位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惑,聯到了心上、幫在了根上,在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見到了顯著成效。
沒有給項目的優勢,沒有撥資金的能力,甘肅社會主義學院的雙聯工作會怎樣?看到在他們的幫扶下,兩當縣太陽村舊貌換了新顏,王三運說,只要用感情真聯、用行動實聯,每一個單位和干部都能在雙聯行動中干出一番業績,幫助聯系對象甩掉貧困帽子。
省人民檢察院、甘肅社會主義學院等聯系兩當縣的雙聯單位,究竟是如何融合推進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的呢?
把牢持續導向
“對我們全村人來說,‘路檢’真像親戚一樣。他幾乎月月來村子一回,走東家、訪西家,問情況、出點子。去年大年三十,他顧不上和家人團聚,還來村里看望我們呢。”被兩當縣楊店鄉靈官村村支書曹宗孟稱作“路檢”的,正是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路志強。
對路志強不稱官職,喻為親戚……曹宗孟言談中不經意間流露的真情,成了省檢察院持之以恒抓好雙聯工作的生動注解。
從2013年2月到甘肅任職以來的3年間,路志強已先后21次深入他的聯系點兩當縣,引領9名黨組成員到聯系村戶搞調研、厘思路、找方法,搭平臺、聚力量、解難題。
在路志強等省檢察院黨組一班人眼里,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是省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順應全省人民期待、建設小康社會、譜寫中國夢的甘肅篇章所推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決戰決勝扶貧攻堅的關鍵一招,是各級機關、各級干部的重要職責和光榮的歷史使命。
省檢察院把雙聯工作作為檢察工作服務大局、投身大局的切入點,將雙聯和精準扶貧列入全省檢察工作總體布局,同檢察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他們每年還主動向省委、省人代會匯報,下基層時督導檢查,要求市級院檢察長親自抓、用心抓。
由此,省檢察院在雙聯行動中,實現了黨組聚精會神抓、領導主動帶頭聯、干警真心實意幫,檢查業務、雙聯扶貧兩手抓、兩促進的生動局面。
2014年8月27日,路志強在靈官村調研時,碰見了村民王定福。王定福向他反映說,村里的聯系戶在干部的幫助下,日子越過越好,而他自己是貧困戶,到現在致富還是沒門路,一想起來,心里真不舒服,為啥他就不是雙聯戶?在細問原由后,路志強立即決定包聯王定福,并決定由省檢察院自行擴大雙聯覆蓋面的辦法,將靈官村未聯農戶全部納入雙聯對象。
現在,省檢察院342名干警聯系了兩當縣9個村457戶1531人,其中有自行擴大雙聯覆蓋面增加的56戶205人,覆蓋了聯系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7戶1005人,實現了應聯盡聯,應幫盡幫、應扶盡扶。
為了克服隔三岔五“走訪式”幫扶和來去匆匆的“做客式”聯戶等問題,省檢察院不斷改進干部駐村方式。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他們每周抽調1名廳級干部、2名處級干部、6名雙聯干警輪流駐村扶貧,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作為省直聯系兩當縣雙聯工作的組長單位,省檢察院還認真履行牽頭職責,定期組織包聯兩當的省直各單位召開動員部署會、工作推進會、項目觀摩會、總結表彰會,引領省直雙聯成員單位和縣鄉村干部群眾充分發揮各自作用,各展所長、各盡所能,共同使勁發力。
他們先后邀請省直25個廳局、企業負責人到兩當調研、現場辦公,在項目、資金、政策、技術、管理等方面向兩當傾斜聚集,幫助縣里協調交通、旅游、教育等項目53個、列入規劃資金67.6億元。
結合雙聯工作,省檢察院還在全省深入開展了“保民生、促三農”專項行動,以行動強化監督、以監督促進公開、以公開倒逼公正,確保惠農政策資金落地見效。
注重融合導向
和許多大山深處的貧困村一樣,靈官村曾經也是致富無門。
2012年,村里大多數人,還只是靠地里種的玉米、小麥,勉強糊口。全村多一半都是土坯房。
省檢察院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要使村子真正告別貧困,在深入開展雙聯行動中,就必須在統籌做好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六大任務”的同時,緊盯為民富民的行動主旨,緊扣扶貧開發這個重中之重,把助推扶貧脫貧擺在雙聯工作的核心位置,堅持雙聯行動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靈官村6戶村民嘗試種植的33畝白皮松樹苗,讓省檢察院幫扶干部眼前一亮。靈官村,有亞洲規模最大的天然白皮松林。十多年來,陜西人一直都來這里買種子育苗,一斤種子從當初的十幾元漲到了40多元,可村里人還是“捧著金碗碗,喝著面糊糊”。
“同是這片天,同是這塊地。種了幾十年,兜里沒有錢。如今要致富,種糧改種樹”。省檢察院幫扶干部掰著手指給村民們細算增收明白賬。種一畝玉米,按畝產900斤算,除去種子、肥料、用工等成本,一年盈利只有26.5元;如果育白皮松苗,一畝可出苗16萬株,一株兩年生苗木按1元錢賣,除去成本3.2萬元,可以盈利12.8萬元,每年就是6.4萬元。兩者一對比,村民明白了,要想致富,就必須改種值錢的經濟作物。
發展育苗產業,村民有顧慮。沒技術咋辦?省檢察院請來了白龍江林科所的專家,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買苗木的錢哪來?省檢察院通過籌措雙聯貸款擔保基金、產業扶持基金、旅游發展基金,撬動貸款1.43億元,引導農民用足用活用好金融支持政策。
農民最發愁的是生產的東西賣不掉。省檢察院幫助村里的育苗合作社先后到蘭州、嘉峪關以及西安等地聯系苗木銷售,簽訂苗木銷售意向性協議,保障苗木銷路,解決了農戶后顧之憂。
隨著靈官村的育苗田越種越多,省檢察院還幫助村里成立了“聯心育苗合作社”,讓“散兵游勇”式的村民聯合起來闖市場。現在,在雙聯干部的幫扶下,曾經的貧困戶胡光林通過育的3畝白皮松畝和七葉樹脫貧了。去年,他光七葉樹就賣了近2萬元。
為了給村里的小康建設打下建設基礎,雙聯行動以來,省檢察院還幫靈官村硬化了巷道,架起了便民橋,建起了文化廣場。據統計,3年多來,省檢察院已協調資金6650萬元,幫聯系村“增設施、修好路、通水電、改住房、整庭院、治臟亂”,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雙聯行動實實在在的好處。
緊盯精準導向
2012年春天,當甘肅社會主義學院幫扶干部到兩當縣太陽村雙聯時,他們傻眼了。太陽村離縣城28公里,可只有順著兩當河的一條便道,坐車經常得走三四個小時。不說村民生活的難腸了,村里當時連個小賣部都沒有。
“幫村民脫貧奔小康,是任務更是使命。開展雙聯行動,決不能敷衍了事!”甘肅社會主義學院幫扶干部全身心投入到雙聯行動中。社會主義學院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在村子到縣城的交通瓶頸打通后,他們依托智力密集、人才聚集的優勢,幫偏僻落后的太陽村重新打量自己。
太陽村很“綠”,鐘靈毓秀、青山碧水是上蒼賜予太陽村珍貴的禮物。太陽村也很“紅”。村里的紅軍街上,一棵700多年的大槐樹,以及樹下的石碾,是著名兩當兵變的歷史見證。當年,就是在這棵大槐樹下,站在石碾上,習仲勛宣布,將兩當兵變后的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第五支隊。
“紅綠結合、以紅帶綠,以綠托紅。”甘肅社會主義學院幫太陽村明確了脫貧致富的主攻方向,即打造生態紅色旅游休閑福地。圍繞這一思路,在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融合推進過程中,他們在“精準”兩字上下起了工夫。
抓規劃,精準聚焦。甘肅社會主義學院幫太陽村制定了《旅游扶貧富民產業培育支持計劃的實施方案》《鄉村旅游總體發展規劃》和《農家樂、農家客棧建設實施方案》等專項規劃方案,并對太陽村鄰近景區的貧困村進行重點規劃。
抓結合,精準施策。他們依托太陽農業觀光旅游示范園,扶持引導農戶發展吃住、觀光、采摘、游玩、購物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基地。依托太陽河景觀節點,扶持引導農戶發展月亮灣垂釣燒烤、農耕活動為主的鄉村旅游。
抓項目,精準發力。在著力打造美麗鄉村的基礎上,他們幫助太陽村配套完善旅游相關設施。現在,村里還出臺相關獎補政策,為建設農家客棧達標的農戶每戶補助獎勵2萬元。
在甘肅社會主義學院和太陽村聯手打造下,如今的太陽村于青山綠樹、青瓦石階的掩映中,古香古色,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游客。“我家只有兩個包間,院里也只能擺兩張小桌子,一次才能接待三四十名客人。”11月10日,在和記者交流中,去年辦起太陽村第一家農家樂的村民陳翠芳一直在“嫌”自家地方太小。今年,太陽村已接待游客12.4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10萬人元。
在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的融合推進中,怎樣才能進一步做到精準幫扶?帶著這一問題,省檢察院摸索出了全新的“小康互助組”發展模式。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不敢轉型、不愿貸款、不懂技術的困境,他們在產業大戶已有產業的基礎上,通過自愿互助協議,讓貧困戶以惠農政策、資金、勞動力和土地入股分紅,大戶對貧困戶“收入保證”和政府、雙聯干部對大戶“雙承諾”支持,形成形式多樣的產業發展互助組織,為貧困戶找到了一條加快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為了保證小康互助組健康運行,省檢察院又創造性地組建了“雙聯互助組”,讓每個聯系村的雙聯干部結成互助組,組內干部按周輪流、一人入村、全組雙聯戶受益,確保聯系村里每天有雙聯干部、貧困戶隨時能找到雙聯干部,貧困戶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能隨時得到解決,加強了精準扶貧的組織保障。
跳出行政圈子,拓寬工作視野,尋求更多的幫手和資源。在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融合推進中,兩當縣還積極引導當地龍頭企業黃波菌業公司參與扶貧,成立小康互助組發展食用菌產業。除了訂單收購食用菌外,現在,這家公司已經與全縣374戶農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他們給貧困戶發放菌棒、提供技術,貧困戶以貸的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入股,將來收益二八分成。
“雙聯行動是一項全覆蓋、長期性的工作,用心用力的程度不一樣,雙聯的效果就不一樣。各級雙聯單位和雙聯干部要切實做到用心、使勁、過細、求效地開展好雙聯工作,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各項政策舉措、各個環節的任務落實到位。”在兩當縣現場觀摩后,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