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宇
走進初夏的隴南,火爆的旅游景象令人難忘——
層巒疊翠的青山,碧波蕩漾的水面;風景如畫的鄉村,各具特色的城鎮……穿行于“隴上江南”,處處引人入勝,游客如潮洶涌。隴南文旅產業已經多點開花,全域生機盎然。
隴南東連陜西、南接四川,是甘肅唯一全境屬于長江流域的地區。這里兼具北國雄奇、南國靈秀,官鵝溝、萬象洞、西狹頌等著名景點,與2100多個美麗鄉村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呈現出一幅壯闊的錦繡畫卷。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隴南市旅游人數超過342萬人次,旅游花費達到20多億元。這片素有“隴上江南”美譽的土地,從“小眾秘境”到“火爆出圈”,一舉沖上了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榜單。
從“留不住”到“舍不得”,破題在“連”。
夜幕下的武都區萬象街燈火通明,琳瑯滿目的文創禮品,香氣撲鼻的特色小吃,吸引著熙熙攘攘的人流。“現在游客都舍不得走了。”萬象洞景區負責人李海蛟說,過去大家逛完景區就離開了,如今有了萬象街這座“會客廳”,全區酒店的入住率和續住率翻了一番。
發展旅游,既要吸引游客,更要留住游客。為了解決游客黏性不足的問題,武都區精心改造萬象街、姚寨溝等景點,與萬象洞形成以“市井煙火+山水秘境”為主題的沉浸式游覽圈,并催生出“住一晚、品一味、帶一禮”的一站式新業態,推動旅游收入實現大幅增長。文旅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蛻變,當地文旅產業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創造消費”的提質升級。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關鍵在“活”。
文縣鐵樓藏族鄉,篝火與燈光交織,實景演藝《白馬盛典》座無虛席,古代儺舞與現代藝術巧妙融合,講述著白馬人的英雄史詩。據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宋佳茜介紹,文縣的白馬人歷史悠久,并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通過場景重構與藝術再造,《白馬盛典》正在打造為全縣的文旅IP。
雖然深藏于大山之中,鐵樓卻迎來八方賓朋。生動的事例說明,以傳統文化賦能文旅產業,既需要原真性保護,也需要創造性轉化。當古老基因被注入現代表達,文旅產業便不再是簡單的景觀展現,而成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如此,沉睡的歷史遺產,就能成為澎湃的發展勢能。
美麗鄉村,生態致富,發展在“融”。
康縣王壩鎮,群山環繞、舉目青翠。漫步在村間小路,微風伴著泥土的芳香,鳥鳴聲在林中此起彼伏。王壩鎮鎮長 俊恒告訴記者:“以前鄉村環境差,游客過而不留。”近年來,通過“微改造、精提升”,曾經“臟亂差”的村落,已經成了休閑度假的熱門選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改善了當地農村人居環境,也開辟了農文旅融合的致富之路。欣賞自然風光,體驗農事活動,蓬勃發展的生態旅游,承載著都市人的“田園牧歌”,也激發出新農村的經濟活力。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隴南文旅的成功“出圈”,為各地推進旅游產業升級煥新提供了豐富且生動的樣本。實踐證明,只要因地制宜、深耕鄉土,精準把脈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真正找到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就能譜寫出動人心弦的文旅樂章。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