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臨夏訊(記者鄒海林)如今,一條6公里多長的農村一級公路,把永靖縣炳靈寺石窟北麓的楊塔鄉勝利村與聞名遐邇的炳靈寺石窟景點緊緊聯系在一起,村里村外時常都有游人光顧,勝利村的名字也隨之響亮起來。
勝利村的變遷,是臨夏回族自治州農村公路建設的一個縮影。
2005年以來,臨夏以實施通縣油路和農村通達工程為契機,多渠道籌集資金1.48億元,加快縣鄉公路、鄉鄉公路、鄉村公路的建設和改造,使全年新改建縣鄉村公路49條,新鋪油路、水泥路80條,整修通村公路89條,農村公路總里程“拉長”了1187.87公里,投資建設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針對農村地處偏僻、公路建設線長面廣的實際,該州8縣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斷創新農村公路建設的路子。臨夏市、廣河縣結合小康鄉村建設,采取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農戶出一點的辦法,硬化油化鄉鎮和村社公路,同步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目標。東鄉縣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群眾踴躍捐款500多萬元,實施唐達公路、東祁公路鋪油工程,解決了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在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全社會辦交通的良好氛圍里,臨夏農村公路建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2005年底,該州基本實現縣縣通油路的目標,94%的鄉鎮修通四級以上公路,77%的行政村修通農二級以上公路,133個鄉鎮和1000個行政村開通了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