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回顧
經濟實力:5年上3臺階
2002年至2006年5年里,是蘭州改革開放以來投資規模最大、增長速度最快、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5年來,蘭州市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生產總值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先后邁上了400億元、500億元、600億元3個臺階,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元大關,達到20419元;城市形象和品位明顯提升,累計投入200多億元,建成了黃河風情線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生態環境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南北兩山綠化面積達到58萬畝,新增城市綠地近2000公頃;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5年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0多戶,進出口貿易總額翻了近一番;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按人均生產總值計算,全市總體上達到小康,城市四區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20平方米提高到22.4平方米。
市民收入:人均9418元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生產總值達到638.47億元,比上年增長12.0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近5%,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230.88億元,增長16.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8.21億元,增長14.88%。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41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98元,分別增長10.42%和6.82%。
2007展望
生產總值:增長12%
2007年,是蘭州市改革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國家和省上規定指標之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
居民收入:增長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和7%,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國企改革:完成攻堅任務
在國企改革3年攻堅戰的最后一年中,要進一步規范改制和深化重組,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經營融資平臺作用,抓好新公司組建、新機制完善和支柱產業培育等工作,建立完善出資人制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全面完成國企改革攻堅任務,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招商引資:力爭100億元
吸引外資是加快蘭州發展、彌補本地資金短缺的有效措施之一。今年要堅持實施項目建設攻堅戰,組織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加大與沿海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力爭引進國內外資金到位100億元,確保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40億元以上。
產業發展:實施優化整合
堅持工業強市,加快構筑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醫藥“三大板塊”,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中醫藥及生物醫藥、能源電力、高新技術“七大產業”,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啟動實施“產業優化整合工程”,開展“裝備制造業發展年”活動,以吉利整車生產線建成為重點,優化整合裝備制造業;以大乙烯項目為重點,優化整合石油化工產業;以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蘭藥、佛慈等企業為重點,優化整合生物醫藥產業,力爭三大產業占到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70%左右。整合打造西部生產資料、東部生活資源和醫藥物流三大基地,加快籌建青藏物流園區。
重點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
抓好607號路、世紀大道、北濱河西路農沙段、南山公路、過街通道、客運中心、西熱東輸等新建和續建項目,完成南河道綜合整治二期和城市主要出口改造任務。啟動實施白塔山、五泉山、兒童公園改造工程,完成100公里城市主次干道拓建改造。加快建設新城區、安寧新城區以及市級行政中心遷移的步伐,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為整體遷移創造條件;和平新區在優化布局、完善功能和對接城區發展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城市綠地:新增500公頃
今年,蘭州市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抓好退耕還林、“三北”四期、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小流域治理等重點工程,鞏固南北兩山綠化成果,城市四區周邊植樹100萬株,全市完成造林綠化15.8萬畝,新增城市綠地500公頃。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清潔能源改造工程,城市空氣質量三級和好于三級的天數保持在90%左右。加強黃河蘭州段管理和水污染治理,確保飲用水源穩定達標。
城市建設:籌資100億元
城市建設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企盼我們生活的城市能越來越美。今年,蘭州市要深化經營城市工作,加大土地開發整理、收購儲備和公開招拍掛力度,實施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推進公用事業改革,探索經營城市無形資產,確保儲備土地1萬畝,土地運作收益10億元,基礎設施運營收入2億元,力爭多渠道籌措各類城市建設資金100億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新城區建設。
外貿總額:突破8億美元
主動使用國家限制資源型產品和初級產品出口的新形勢,調整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擴大高新技術、高附加值和特色農產品,積極發展對外勞務合作、技術培訓等服務貿易,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8億美元。積極爭取國外大公司在蘭州設立分支機構和研發采購中心,合同利用外資額增長12%。
社會保障:4.2萬人入低保
城市重點抓好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特別是“零就業”家庭、大齡失業人員的就業,堅持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年金制度,全面推行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在提高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參保水平的同時,規范個體經營者及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辦法和繳費政策,擴大事業單位、非公組織的社會保險覆蓋面。把符合條件的城市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保障制度,解決農村1.5萬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4.2萬人最低生活保障問題。
今后5年藍圖
城鎮化水平達到70%以上
今后5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貫穿一條主線,落實三大任務,努力提高五個水平,不斷加快蘭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一條主線”即:以科學發展、和諧創業為主線,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到2011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比2004年翻一番。
“三大任務”即:首先加快推進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建設,經過未來五年或更長一個時期的努力,把蘭州建設成為經濟發達、功能齊全、環境良好、物流集散、區位優勢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其次,全面完成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任務,在基本完成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前兩步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向第三步發展目標邁進。到2011年,主要指標基本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期目標,到2014年基本完成各項主體任務。最后,取得構建“和諧蘭州”的重大進展,堅持和諧共享的人本理念,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著力加強各項社會建設等一系列內容。
“五個水平”即:第一,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市場化水平,加快體制創新,擴大對外開放,堅決突破影響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健全完善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加速市場化改革進程。第二,不斷提高城市發展的科學化水平,堅持實施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五年計劃投資300億元,全面加快以路橋為主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工程;完善城市供水、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設施功能,城市規劃道路實施率達到90%以上,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加快城鎮體系建設,培育20個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衛星城鎮,使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70%以上。第三,不斷提高人均占有社會公共資源水平,通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扶貧開發等多種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人均綜合受教育年限達到11年;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達到6.6人;城市四區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0平方米。第四,不斷提高人居環境水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6%,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市區空氣優質天數、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80%以上。第五,不斷提高社會和諧文明進步水平,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0萬人,輸轉城鄉勞動力15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