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中間的河床成了干沙丘
天然來水減少、劉家峽水庫瀉量降低造成黃河水位下降,專家說 黃河水位本月中旬逐漸恢復正常
自2月下旬以來,身處黃河岸邊的蘭州人,發現黃河水位越來越低,河心露出的淺灘越來越多,就連河面也漸漸變窄了。人們把自己的疑惑通過最為熟悉的新聞熱線 8403333拋給晚報,他們想知道今年的黃河水位怎么會這么低?蘭州尚且如此,下游豈不是要斷流?這種狀況還要持續多久?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也一一找到了答案。
兩個原因水位下降
“最近黃河水位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保證黃河寧蒙河段防凌安全,劉家峽水庫瀉量降低;間接原因是去年以來,由于持續干旱、雨量偏少,使得黃河干流唐乃亥站來水量比多年平均值減少了 31%。”黃委會上游水文水資源局水情信息中心主任顧明林說。
據他介紹,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為黃河寧蒙(寧夏、內蒙古)河段的大量的水封存在冰層下。為保證黃河寧蒙河段的防凌安全,每年2月,劉家峽水庫都要按照有關要求調節蓄水,控制流量,以免因集中釋放引發下游潰堤,同時也可以保證城市供水安全及農業灌溉用水。蘭州水位不能說明問題蘭州尚且如此,下游豈不是要斷流?面對讀者的疑問,顧明林直言,蘭州水位不能說明問題。就拿近期來說,表面看起來蘭州水位降低,但下游正逢開河期,水位普遍較高,水流量大。而且,黃河蘭州段的水位是受水庫調節控制的,并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他說,唐乃亥站是黃河上游地區最大水庫———龍羊峽水庫的入庫水文站,它的水流全部是天然來水,也就是降雨形成的徑流。所以,唐乃亥站來水量是反映整個黃河上游地區來水量的重要指標。一組統計數據顯示, 2006年,唐乃亥站來水量為 139億立方米,比 200億立方米的多年平均值低 31%,比 2005年的 256億立方米低 46%。所以說,經歷2005年的“豐水年”后,黃河上游地區來水在去年又進入“枯水年”。
顧明林還介紹,來自蘭州市水文站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黃河蘭州段日平均流量約為 370立方米/秒,是一年中水流量最低、來水最少的時期。這個流量與往年同期差不多。

|
黃河中山橋下的兩支水位標桿都裸露在河床上。 |
參照往年的情況,黃河寧蒙河段的開河期將于本月中旬結束,據此,水利部門預測,黃河水位將于中旬以后恢復正常。另外,隨著春天季節性的降雨逐漸增多,對黃河水量有一定的補充作用,但同時農業灌溉用水量也將增加。草原退化影響黃河補給對于黃河水量下降的原因,相關部門也有不同的說法。省農牧廳認為草原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不僅制約著草原畜牧業的發展,也直接威脅到整個黃河、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刻不容緩。
據農牧廳提供的數據,我省是全國六大重點牧區之一,擁有天然草原 1790萬公頃,天然草原不僅是我省面積最大的土地類型,也是長江、黃河和許多內陸河系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甘肅天然草原面積較大,但草原生態極其脆弱。荒漠和半荒漠草原面積達 600萬公頃,占全省天然草原面積的 33%,極度干旱、風沙侵蝕、植被稀疏是我省草原的主要特點。加之受自然和超載過牧、亂墾濫挖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全省 90%的天然草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影響到了黃河水源的補給。記者劉蔚霞于永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