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旗幟科學發展 “小不點”有大作用
——蘭州中小型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的思考
本報記者張鶴 前不久在平涼落幕的全國鄉鎮企業中小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上,來自蘭州市的眾多中小型裝備制造企業呼吁,應盡快建立中小型裝備制造企業孵化區,扶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正在全省、蘭州市掀起的裝備制造業熱潮中,一些大型裝備制造企業被放到了社會各界關注的前沿,而那些與大型裝備制造企業伴生的中小型企業卻被冷落一旁。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是,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因為,中小企業為它們提供著那些不常用的、小型的、非標準化的機械輔料。
據了解,在省城蘭州,常年與蘭石廠、蘭通廠、蘭州電機廠等大型企業合作的中小型注冊企業約有200余家,它們每年產生的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并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可觀的經濟收入。
毋庸諱言,這些圍繞大企業生存的小企業,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是裝備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的有益補充。可是,現實情況卻是,這些中小企業得不到與其他裝備制造業相應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并且散落于各個角落,沒有一處適合的工業園區“收編”而形成氣候。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這些中小型裝備制造業主表達意愿最為強烈的是,能夠享受相關政策,獲得金融機構貸款,構筑中小產業集群,推動整個裝備制造業鏈快速發展。
閑置與急需其實,對于建設類似中小型裝備制造企業孵化區的工業園區,已經在蘭州市初露端倪。只不過,這僅僅是因一家國有企業的破產改制而引發的。
這家國有企業就是位于蘭州市七里河區的甘肅水泵廠。
2005年底,甘肅水泵廠宣告破產。與此同時,根據蘭州市國企改革“393”攻堅戰要求,在蘭州市國資委和蘭州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引導和支持下,進行資產重組,利用閑置廠房、場地,開展租賃經營,引入和吸納中小型機械加工制造企業,為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協作和加工制作零部件。沒想到,一年后,10多家民營中小企業入駐這里,形成了一個民營企業聚集的工業小區,小區內企業的產值和銷售收入遠遠超出改制前的原甘肅水泵廠的產值和銷售收入。預計到今年底,已經落戶的16戶企業,可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上繳稅金70多萬元,實現就業600多人。
當我們把視角放大到整個蘭州市,發現這個工業小區正處于大型裝備制造業生產要素的構成范疇之內。原甘肅水泵廠毗鄰蘭石廠、蘭通廠、蘭州電機廠等大型機械制造企業,廠區處于蘭州市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的“吸引區”,從裝備制造產業鏈條構成來看,小區符合生產力要素布局———在這里落戶的企業符合距離近、成本低、投入小的投資原理。并且,難能可貴的是,園區內的企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業鏈:你冷做,我熱處理;你鉚焊,我機械加工……
隨著市場銷量的逐步增加,入駐小區的蘭州科力機械研究所、蘭州智慧公司等積極要求和申請擴大生產基地面積,加上今年新入園的中小企業,這個占地120畝的園區已經飽和。就這樣,還有多家企業找上門,想加入園區發展。可地方有限,這些企業的意愿都沒法實現。
但是,園區的周圍環境并非如此。原甘肅水泵廠的“隔壁”有幾處大約100余畝的閑置土地,院內雜草叢生,破敗不堪,國有資產常年流失。
一邊是急需,一邊是閑置。
如果能合理有效整合周邊國有企業土地資源,將小區周圍可開發利用土地吸納進來,這個為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協作、加工配套服務的小區,會有多么壯觀的發展景象!
存在與理由蘭州智慧公司是一家專門加工鐵合金行業鉚焊件的非標生產企業。
企業不大,10來個人,一間廠房,卻得到了多家鐵合金企業的器重,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
在非標準器件加工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蘭州智慧公司負責人劉智有一套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大企業什么都能生產加工的,它們需要的那些非標準類配件等,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只能通過我們這些小企業來生產。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才能生存!這就是小企業存在的理由。”劉智抓住這一市場空白點,幾年前就開始與一些鐵合金企業聯系,專門為它們生產非標準類鐵合金設備配件。
園區內幾乎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與智慧公司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它們的背后都“站”著一個或幾個大企業。“有人戲說我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企業。”蘭州科力機械研究所就是一家“站”在大型電力機械企業上的“小巨人”。
蘭州科力機械研究所老板張祿和與劉智有著同樣犀利的目光———瞄準市場空白,開發生產電力設備。值得一提的是,蘭州科力機械研究所進入園區后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當初租用7000多平方米車間的基礎上,今年又準備建設1000多平方米的重型廠房,計劃投入600多萬元,將成為園區內最“大”的小企業。
存在即合理。蘭州科力機械研究所、蘭州智慧公司和“工業小區”的快速發展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問題與出路“工業小區”出人意料的發展,吸引了蘭州市管理層的目光。
今年6月,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工業小區”納入到自己的范疇內,并命名為“秀川工業園”。
無獨有偶。9月初,蘭州市將七里河區彭家坪新區調整為裝備制造產業區,計劃用3年功夫打造成挺進國內“中等行列”的著名園區。在有關論證會上,專家們普遍認為,占全省75%的中小型裝備制造企業將是這個正在規劃建設中的產業區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構建“一區多園”格局、產業布局分工、實現產業鏈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上發揮積極作用。
“秀川工業園”正好坐落在蘭州市裝備制造業產業區的前沿位置,新的歷史機遇再一次來到了園區的跟前。特別是為大企業進行后備服務的定位,更加符合蘭州市裝備制造產業區規劃布局的要求。
機遇就在眼前,可是,園區內眾多企業業主卻高興不起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下,園區內許多企業急需政策、資金扶持,但是,作為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個組成部分,“秀川工業園”至今不能享受到相關優惠條件。
對于這個問題,在9月10日省政協召開的推動全民創業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省政協主席陳學亨認為,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富有活力的新興經濟群體。認真研究探討我省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種種困難和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與對策,進一步激發全民創業的活力,對于提升我省經濟綜合實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
“其實,我們這些中小企業要的不多,有了政策,有了資金,肯定會發展得更快,給社會的回報也會更多。”蘭州同創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成偉坦言,企業和政策、資金的關系,如同魚和水的關系,只要有好的創業環境和融資環境,真正做到放水養魚,“小不點”在工業強省、工業強市戰略中一定能發揮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