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新風沐金城
甘肅日報記者 侯若志
近一段時間,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蘭州市委、市政府大門前,警車鳴笛、開道的現象沒有了。
在蘭州市采訪,記者了解到了這一變化的緣由。2012年12月17日通過的《中共蘭州市委關于市委常委改進工作作風的若干規定》中明確要求:市委常委下基層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逆行、不安排警車開道。
“這個規定涉及新聞報道、減少會議、提高效率、慶典活動等多個方面,要求之細、之嚴,是這些年沒有過的。”蘭州市委辦公廳一位干部對記者說。
2012年12月29日,蘭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召開。走進會場,不見鮮花、氣球,代表桌前也沒有了以前常見的裝有會議資料的文件包。整個會期壓縮為一天,領導講話限時,分組討論中,代表們開門見山,談觀點、擺問題、提建議,互相插話,頻繁互動,會場氣氛熱烈。
“假大空的會風讓人深惡痛絕,會議就要像這樣務實,解決問題。”一位參會者高興地說,
2013年1月9日,蘭州市舉行總投資達30億元的蘭州黃河母親文化公園項目發布會。會議沒有鮮花、拱門、剪彩、宴會,圍繞項目展開的討論卻是異常熱烈,雖然過了午飯時間,但沒有人中途退場。“這樣充實的會議只開半天,有意猶未盡之感。”聆聽了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一位與會者對記者說。
縷縷新風在吹拂。2012年歲末,蘭州市發文要求2013年元旦春節期間一律停止由政府出面舉辦大型燈展和焰火晚會,近郊四區除重點區域外,不再搞大規模春節亮化工程……
“我為這個決定擊節叫好!把錢用在刀刃上才是眼下的當務之急。”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彭嵐嘉教授高興地說。
“如果不深入實際,不了解群眾,怎么可能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省委常委、副省長、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這席話,吹響了蘭州市“大調研、大督查,一線工作解民憂”的號角。
蘭州市號召要舉全市之力搞好蘭州新區建設,明確規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到蘭州新區工作時間不少于3天,要深入產業園區和項目建設工地,跟蹤服務,排憂解難。蘭州市要求市委常委每月到基層工作不少于5天,要親自接待和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對分管范圍內的重大信訪案件親自過問,限期解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安排1天時間接待群眾來信來訪,重點協調解決久拖不決的疑難案件。
“你們有什么訴求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全力解決你們的難題!”2012年12月20日,原蘭州平板玻璃廠職工、廣武門后街廣場綜合改造項目拆遷戶等信訪群眾被邀請進蘭州市委大門,虞海燕及蘭州市市長袁占亭這番真誠、簡短的開場白,一下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企業破產后,由于安置資金不到位,職工一次性安置費沒有落實。”
“2007年10月被拆遷后,在外過渡已5年多,至今未得到妥善安置。”
“面對面”的接訪不知不覺持續了一上午,虞海燕、袁占亭對信訪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逐個詳細回應,認真解答。
“蘭州市領導正面回應問題的坦誠,以及著力解決問題的認真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信訪群眾走出會場時對記者說。
2012年12月19日上午8時30分,西固區四季青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克宏冒著嚴寒,急匆匆趕往全力推進的南山路馬耳山村征地拆遷現場。到現場后,劉克宏發現有3個人早到了,走近一看,發現是虞海燕和西固區的兩位領導。“沒有隨從,沒有警車開道,沒有提前通知,市領導就這樣一大早來到拆遷現場,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干部、這樣的作風我們最歡迎。”馬耳山村黨支部書記朱守孝豎著大拇指說。
蘭州市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派駐機構要把基層群眾疾苦放在第一位,每年選擇1至2項群眾反映強烈、上級比較關注、黨委政府比較重視的問題,作為重點工作推進。
蘭州市還面向全社會,圍繞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就業、社會保障、上學、看病、住房、行路、用電、飲水、環保等方面問題,公開征集2013年為民興辦實事意見和建議。近年來,蘭州市高度重視民生問題,通過市長熱線、網絡留言、手機留言等渠道,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每年堅持為民興辦實事,取得顯著成效。
“老百姓臉上的笑容,就是我們最大的政績,就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工作方向。”蘭州市市長袁占亭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