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軍駐蘭辦事處紀念館
全力建設國家級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蘭州“八辦”永遠的紅色記憶
本報記者尹航
抗日戰爭時期,西北重鎮蘭州,曾有一個萬眾矚目、極具魅力的特殊機關,那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甘辦事處,簡稱“八路軍駐甘辦事處”或“八辦”。周恩來曾親切地稱它為“革命的接待站,戰斗的指揮部”。
2013年3月的一天,記者走進了坐落于蘭州市酒泉路中段的“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在西北春天暖暖的氣息里,辦事處院內灑滿陽光,顯得靜謐肅穆。這處由一座座平房組成的院落中間,矗立著謝覺哉的銅像,而青磚雕梁木門窗構成的建筑,則讓人覺得有一種古樸氣息撲面而來。在院子的地下一層新建的展館中,則是采用科技手段來展示那段烽火歲月的展廳。
據了解,辦事處曾歷經幾次修繕。不管是修繕之前那座安靜的小院,還是修繕之后這座恢宏的建筑,“八辦”歷經崢嶸歲月,穿過歷史塵煙,把這座城市在紅色統戰時期走過的足跡牢牢地鐫刻在了這片土地之上,讓今天的人們仍然能夠親身感受到那段激揚壯闊的往事。
從彭公館到八辦
彭公館位于蘭州市南灘街54號(現甘南路700號),因彭加倫而得名。
1937年“七七事變”的前夜,為營救西路軍被俘人員,周恩來提出在蘭州設立辦事處。5月,中共中央派出了張文彬、彭加倫等7人,在蘭州南灘街54號籌建紅軍辦事處。據《中國共產黨甘肅歷史》記述,紅軍辦事處設立之際,由于當時國共合作尚未正式形成,這個名字還不便公開使用,對外便稱彭公館。
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后,為了敦促蔣介石履行西安事變中的承諾,促進國民黨早日實行聯共抗日的政策,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圍繞國共合作、紅軍改編、陜甘寧邊區的地位以及停止進攻西路軍和南方游擊根據地等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到1937年8月,經過談判,雙方達成協議,陜甘寧地區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在國民黨統治區的若干城市設立辦事處!叭伟寺奋婑v甘辦事處中共中央代表的謝覺哉和時任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主席的賀耀祖是同鄉,黨中央派他來蘭就是考慮到他們之間的特殊關系,而此時的八辦也由半公開成為公開的組織,并掛出了牌子!敝煊拦怵^長介紹說。
思想發動激起抗日力量
當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如火如荼之時,蘭州還是鐵板一塊,密不透風。彭加侖給中央的報告中說:“甘肅的群眾一般都極為落后,過去受革命影響很少,進步思想不容易反映進去,封建勢力還極濃厚,加之過去當局的壓迫,所以群眾到現在還是非常的怕。”
為了開創一個新局面,謝覺哉、彭加倫制定了工作計劃:1.加緊推動上層,發動中層,深入下層;2.培養進步分子,建立黨的組織;3.加緊青、寧及回民工作,組織回民先進分子;4.創辦刊物,改造輿論……新鮮的空氣開始流動,新的精神開始啟蒙。1937年的八路軍辦事處,就像點燃的一把火。此后,隴原大地上風起云涌。
營救西路軍戰士
1938年2月,伍修權來蘭州接替彭加倫擔任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處長,隨后,辦事處從南灘街54號遷到孝友街32號(今酒泉路314號)。
營救西路軍戰士是八路軍駐甘辦事處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最初設立辦事處的根本原因。辦事處在張掖等地找到了1000多名被迫做苦力的西路軍戰士。西路軍連長蔡光波用米湯寫成密信,要求辦事處設法營救關押在張掖監獄的8名西路軍干部。謝覺哉電請朱德、彭德懷以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正、副司令的名義請示蔣介石下令放人,將8名西路軍干部營救出來。1937年年底,馬步芳將被俘的1500名西路軍戰士編成“新兵團”,準備交給駐河南的衛立煌,謝覺哉和駐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林伯渠聯手將他們解救出來送到延安。辦事處先后共營救了2000多名西路軍干部戰士。
伍修權的回憶錄記述道:“辦事處的籌建工作,實際上在‘七七事變’以前就開始的……1937年2月周恩來同志就提出在蘭州設立辦事處,以營救西路軍的被俘人員,收容其失散人員,特別是要查找一時不明下落的西路軍主要領導人!
接待和輸送人員
接待和輸送人員,是“八辦”的又一項主要工作。蘭州離中蘇軍境較近,加上當時新疆的盛世才表現出傾向革命的樣子,許多同志從延安取道新疆去蘇聯,往返都要經過這里。1939年夏到1940年春,周恩來去蘇聯治病時途經蘭州,和鄧穎超、孫維世都住在這里。在這里先后住過的還有王稼祥、劉英、任弼時、李先念、程世才、蔡暢、鄧發、蕭三、陳郁、李天佑、楊至成、譚守述等。1937年12月,賀子珍離開延安去蘇聯時也曾住在這里。這里還接待過胡志明、日本共產黨領導人岡野進。
辦事處成立初期,還營救和收容了流落失散在河西走廊一帶的紅軍指戰員200多人,介紹進步青年300多人先后去延安,為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和輸送了新生力盒。
協助地下黨組織的再度恢復
自1933年中共甘寧青特委遭到破壞后,黨在甘肅的地下工作轉入低潮。抗戰爆發后,為適應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形勢,廣泛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領導廣大人民抗日救亡工作,黨在甘肅領導機構的重建迫在眉睫。辦事處成立后,謝覺哉、彭加倫在與蘭州的一些秘密黨員建立了聯系的同時,還電請中央增派一些甘肅籍或家在蘭州的黨員來蘭州。1937年10月,中共甘肅工委成立大會在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召開!吨袊伯a黨甘肅歷史》評價說:“中共甘肅工委的成立,標志著甘肅國民黨統治區的地方黨組織的正式恢復,是甘肅黨組織建設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意義。”
在開展革命工作中,八路軍駐甘辦事處是一條“公開戰線”,而中共甘肅工委則是一條“隱蔽戰線”。“蘭州辦事處對甘肅地下黨組織沒有直接的領導關系,卻又負有幫助和指導他們工作的責任。甘肅工委的組織及其活動都是秘密的,雖然當時已是國共合作,但在白區內的地下黨組織依然是非法的,我們辦事處便以其公開合法的地位,給他們種種幫助……”伍修權在回憶錄中闡述了兩條革命戰線之間的關系。
形勢變化奉命撤銷
1942年1月,林彪從蘇聯返回延安途經蘭州,盡管最后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將林彪安全護送過境,但當時蘭州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自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以后,國民黨頑固派不顧民族危亡,加緊反共反人民活動,特別是在1943年5月共產國際宣布解散后,國民黨頑固派借此機會大做文章,蘭州局勢也一樣動蕩,甘肅國民黨當局指使特務煽動一些人到八路軍駐甘辦事處鬧事,多次妄圖摘掉辦事處的牌子。
“鑒于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原定的任務已基本完成,考慮到形勢的變化,1943年11月2日,黨中央決定撤銷八路軍駐甘辦事處。”《中國共產黨甘肅歷史》記述道。
在2370多個日日夜夜里,為了一個抗日救亡的總目標,“八辦”全體人員在謝覺哉、彭加倫、伍修權同志領導下,對一切參加抗日的人們給予滿腔熱情的支持和幫助,為推動抗日救亡、營救西路軍人員、指導地下黨工作、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斯人已逝,唯有故地依舊楊柳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