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
暨第六屆甘肅省文博會7日在蘭舉行
敦煌莫高窟硯。
莫高神韻硯。本報記者平麗艷攝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首席記者梁峽林實習生趙陽)為加強文化交流合作,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省委省政府決定,將于9月7日至10日在蘭州市舉辦第二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六屆甘肅省文博會。這是記者9月1日從省委宣傳部獲悉的。
據介紹,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2012年在嘉峪關舉行,會議的主題是華夏文明與國際文化產業發展,重點在華夏文明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與推動國際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全省42個文化項目共簽約225.3億元。
舉辦第二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六屆甘肅省文博會,將通過舉辦主旨演講、專題討論、項目洽談、資訊發布、產業考察等多項活動,推介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以來我省簽約的重大項目和取得的成果,宣傳加強文化產業招商的具體舉措和進展成效,展示我省開放、跨越、和諧、堅韌、智慧的新形象,擴大對外影響力,推動甘肅文化走出去,把中外知名企業集團和資本“請進來”,促進我省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據了解,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六屆甘肅省文博會籌備會上,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要求,要在總結首屆文化產業大會經驗的基礎上,在大會內容設計上注重推動文化產業項目合作洽談,在會前、會下和會后做足功課,下足工夫,增強項目推介的針對性。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圍繞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十三板塊”建設,向參會嘉賓發布各板塊建設信息,以合作、開放、共贏的姿態推動合力共建。
-相關新聞
“洮硯上的敦煌”將亮相文博會
蘭州晨報訊(記者平麗艷)“國家級非遺”洮硯與取自世界文化遺產敦煌的文化元素相“嫁接”,將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一組“洮硯上的敦煌”老坑洮硯將在9月7日開幕的第六屆甘肅省文博會上“驚艷”亮相,讓廣大游客大開眼界。9月1日記者在萬龍工藝美術有限公司看到,即將參展的64方“老坑洮硯”已全部出籠,不僅色澤美觀典雅,雕功細膩精湛,尤其是樂尊開庫、莫高神韻、凈土等融入了敦煌元素的精品之作,不由讓人眼前一亮!
“國家級非遺”的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秉承著持久不衰的文化魅力,2008年洮硯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由于長期開采,洮硯石材資源已面臨枯竭,成為制約我省洮硯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為此,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與萬龍工藝美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國寶洮硯”課題組,并先后取得了岷縣和卓尼縣境內12個洮硯石材礦點的采礦權,在對洮硯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的前提下,組建了以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何鄂為核心,以蘭州城市學院美術學院等各大院校教授為主的優秀專家設計團隊,集專家之力共同打造洮硯藝術精品、再創洮硯輝煌。
此次即將亮相第六屆甘肅省文博會的“洮硯上的敦煌”系列洮硯,就是經眾多專家集思廣益后推出的洮硯精品。今年6月,部分作品曾首度“試水”第19屆蘭洽會,贏得了參會嘉賓一致好評。萬龍工藝美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銳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將敦煌元素落到“硯”這一文化載體上并非首創,但是系統地提出打造“洮硯上的敦煌”這一概念卻是第一次,這不僅是對敦煌文化的傳承,也為洮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
此次參展的洮硯作品可謂雕工精細、特色濃郁。記者在展廳內看到,其中的一方“文殊菩薩”取材于敦煌榆林25窟主室西壁門兩側文殊、普賢變之一的文殊菩薩壁畫,硯面雕刻應用了淺浮雕與線刻的手法,整體布局完整大氣;來源于敦煌中唐時期第158窟涅槃臥佛像的“莫高神韻”硯,曾獲甘肅省第十屆工藝美術百花獎產品創新一等獎,硯面佛像頭形長圓,面部極其柔和自然,雙眼半合半睜的釋迦牟尼,在寧靜中顯露出生氣、自然、超脫和美麗。
最具特色的是一方長0.55米、寬0.26米浮雕“樂尊開窟”硯,這方洮硯是以史書中所記載的敦煌莫高窟的開創者樂尊和尚,在敦煌開鑿了其歷史上第一個石窟,從而開創了敦煌璀璨的佛教文化為題材設計、制作而成。據透露,“樂尊開窟”也是老坑洮硯“180方經典敦煌藝術作品創作項目”的奠基之作,隨后還將通過專家論證,將更多的敦煌洞窟、經變故事等經典題材分別雕刻于180方洮硯之上,讓洮硯載著敦煌藝術以浮雕的形式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在感知敦煌、了解洮硯的同時,也為甘肅留下能夠世代相傳的文化瑰寶。
據了解,此次展示的老坑洮硯以“洮硯上的敦煌”為主,同時少量以作品方式講述洮硯發展歷史的古硯和文人硯也將登上文博會展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