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晚報報道(首席記者劉蔚霞 實習生柴雪純 徐進祎 文/圖)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擁有300多年歷史,現已成為蘭州黃河上乘坐旅游觀光的一大亮點。6月11日上午,蘭州黃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正式在水車園掛牌成立,將豐富“蘭州一日游”的內容,為蘭州旅游經濟提升增加動力。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蘭州黃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的正式掛牌,吸引更多人關注這一傳統工藝,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蘭州水車園東臨中山鐵橋,西與黃河母親景點相連,北與白塔山公園、金城關隔河相望,南近白云觀,優越的地理位置為羊皮筏子漂流項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漂流中心的成立將會配合水車園景區的整體提升改造,為爭創國家三A級景區創造條件。
據水車園負責人告訴記者,蘭州黃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目前有十余名掌舵的老把式,營運時間為7、8兩個月,線路為“水車園-白馬浪-中山鐵橋”,這一線路也是黃河漂流的精品線路。
“我從小就隨父親做羊皮筏子,學著拿槳在黃河上劃行,也喜歡干這個事,至今快40年了。熟悉了它的制作,聞慣了它的味道,用槳劃了這么久,現在覺得與羊皮筏子已經分不開了。”今年55歲的馬師傅是漂流中心經驗最豐富、資歷最老的一位掌舵者,與羊皮筏子有著深厚的情感。他說,現在條件好了,游客多了,可是羊皮筏子的傳承者卻越來越少了。因為無論是制作還是掌舵劃行,都要與羊皮打交道,又油又腥還費勁,所以都不愿意干。希望這門傳統技藝能更好地傳承下去。馬師傅的憂慮也是羊皮筏子面臨的實際問題,現在漂流中心的老把式們年齡都在四五十歲以上,打鐵還要自身硬,在水上工作不僅需要極好的技術和經驗,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希望能有年輕人來接班。
馬師傅告訴記者,一個筏子從制作到投入使用最快需要半年。首先要剝好完整的羊皮吹氣使皮開胎膨脹,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后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扎緊,經過晾曬的皮胎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鼓鼓的圓筒。民間有殺它一只羊,剝它一張皮,吹它一口氣,曬它一個月,抹它一身油的說法,描述的正是羊皮筏子的制作工藝。一個羊皮筏子由13個羊皮囊組成,中間大的輔助掌握方向,兩邊小的在風浪中輔助平衡。記者體驗了一下,羊皮筏子果然很平穩,還能近距離感受到母親河的壯美和金城蘭州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