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向西開放新樂章
——寫在蘭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兩周年之際
甘肅日報記者 劉健 實習生 任雅坤
8月的蘭州新區,秋高氣爽。
廣袤的秦王川大地上,建設大軍云集,機器轟鳴。
地處蘭州新區“東大門”的蘭石集團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對已經封頂的辦公大樓進行外部裝飾。連片新建的廠房內,各種大型高端設備進入運行前的安裝調試階段。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石化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距離蘭石項目不遠,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高新技術西北產業基地已進入試生產階段,可期之日,具有國際領先自主知識產權的藍寶石晶體將從這里走向世界。
蘭石集團和四聯集團的項目進展,正是快速發展中的蘭州新區的一個特寫。
“建設國家級新區兩年來,蘭州新區著力夯基礎、興產業、增人氣,區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集聚初步形成,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眼看著一座現代化新城飛速崛起,蘭州新區管委會主任李睿對蘭州新區的未來滿懷信心。
新成績
剛剛過去的7月,蘭州新區可謂收獲頗豐——在第二十屆蘭洽會上,蘭州新區累計引進項目31個,總投資739.1億元,其中包括9個“三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
喜悅并非不期而至。
2012年8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蘭州新區的批復》,同意設立蘭州新區。至此,蘭州新區成為全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站在歷史新起點,蘭州新區圍繞建設“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神圣使命,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營造服務型政務環境,為企業投資興業激活了一池春水。
隨著蘭州新區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入駐蘭州新區的企業不斷增多,投資額持續擴大。截至目前,蘭州新區已吸引了包括中國鐵建、綠地集團、正威集團等“三個500強”企業在內的一大批企業入駐,累計引進項目284個,總投資3794.6億元。其中已有17個項目建成投產,163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
為給企業落地創造有利條件,蘭州新區在六大園區設立指揮部,積極做好協調服務,各相關部門實行聯動,全力推進項目落地。
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紹云深有感觸地說,蘭州新區高效務實的投資環境,極大地增進了投資者的信心。
新變化
進入8月,許多從水阜驅車駛入水秦快速通道的人驚奇地發現:沿線曾經常年寸草不生的荒山土丘如今已經被一層嫩嫩的綠色所覆蓋,綿延伸向秦王川腹地。一路前行,四通八達的道路縱橫交錯,沿線花草樹木生機盎然,藍天白云倒映在大型人工湖的水面之上,成群飛鳥引來無限生機。
僅用了短短兩三年,這片曾經沉寂千年的貧瘠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2011年蘭州新區建設啟幕,特別是2012年成為國家級新區以來,蘭州新區基本完成了100平方公里核心區內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其中道路建設總里程超過400公里,通車總里程達到197公里,水、電、氣、熱等基礎配套設施基本建成。
“剛來的時候幾乎見不到一條像樣的路,到處都是荒灘荒坡,而今的變化實在太大了。”早在蘭州新區籌備階段就來到秦王川的蘭州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張愛勝對這里的變化感觸至深。
“就像一個剛剛呱呱墜地的嬰兒,一夜間就已長成少年。”他說。
開發建設以來,蘭州新區堅持生態環境綠化與基礎設施建設并重,大力改善人居環境,為新區的產業加速聚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打造生態戰略平臺的要求,蘭州新區以國家級濕地公園、新區水系、道路綠化、南北山生態建設為核心,強力推進生態建設。
開發建設以來,已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3.8萬畝,建成2號人工生態湖,啟動了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及其他水系和景觀的建設。
新機遇
乘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的東風,蘭州新區的決策者深刻意識到,站在西部改革開放的前沿,蘭州新區需要用更加開闊的視野來審視未來。
還是在今年7月,又一重大消息傳來——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標志著我省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規劃具有保稅加工、保稅倉儲、保稅物流、口岸作業和綜合服務等功能,享受與設在上海、浙江的洋山保稅港區同等的稅收外匯政策。
“新區有很多好的優惠政策,也在土地、資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缺的就是一個能把這些優勢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的平臺。”李睿說,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的獲批,使蘭州新區打造向西開放重要戰略平臺有了強有力的抓手。
走進2.86平方公里的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建設現場,市政工程基礎配套設施正在火熱建設當中。
李睿說,圍繞綜合保稅區招商引資工作,蘭州新區已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展開全面招商。目前,已簽約引進東莞海天磁業、中歐金屬交易公司等項目6個,總投資約10億元。另外,新區還瞄準白色家電、電子產品、機械制造等重點領域,對接50家對中西亞有出口業務的企業開展深入跟蹤。
這就是蘭州新區,在加速發展的進程中,總以一種不甘人后的精神乘風破浪,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