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商報訊(記者李楊)昨日,省委巡視辦通過甘肅廉政網公布了蘭州新區、西固區、皋蘭縣、榆中縣、永登縣關于省委第四巡視組反饋意見的整改情況。其中,蘭州新區自2014年以來,已辭退不遵守工作紀律、作風漂浮的干部19人,其中在編干部5人、聘用人員14人;對8名干部留用察看。
蘭州新區
不遵守工作紀律、作風漂浮19名干部被辭退
今年以來,蘭州新區共受理信訪舉報案件76件(其中重復件8件,實收68件),現已辦結38件,在查23件。在關于“征地拆遷方面存在腐敗隱患問題”方面,蘭州新區從土地征收、房屋征收和資金管理三個方面,全面查找地類確認、附著物清點、面積丈量、企業征收補償等方面9個廉政風險點,研究制定了24個方面的具體防控措施。通過日常監督、專項檢查、審計監督等方式,注重防范征地拆遷工作中虛報冒領等現象。督促鎮村加大征地拆遷補償情況公示力度,做到陽光操作、公開透明。
同時,在蘭州新區門戶網站建立投訴舉報專區,設立舉報電話、郵箱,加大信訪舉報力度。堅持“誰承辦、誰負責”的原則,堅決杜絕暗箱操作等行為。今年以來,嚴肅查處虛報冒領、優親厚友、貪污侵占、私分濫分等違紀違法問題,對兩名鄉鎮干部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涉嫌違紀違法案件進行了組織調查,涉嫌違法問題已移送司法機關;對三名村社干部利用職務便利侵占挪用征地補償款等問題移送司法機關并給予了相應黨紀處分。
同時,開展專項整治,緊緊圍繞“三公”消費、公車私用等重點,嚴肅查處黨員干部違反作風紀律規定的問題,查處違規接受宴請、超標準接待等問題3起,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了相應處分。嚴格執行干部末位淘汰制度,通過末位淘汰制,引導干部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執行力,切實解決庸、懶、散、混的問題。2014年以來,已辭退不遵守工作紀律、作風漂浮的干部19人,其中在編干部5人、聘用人員14人;對8名干部留用察看。
西固區
超標準接待和違規接待5名干部被問責處理
今年以來,西固區初核案件線索16件,其中立案12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2人。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和重點領域環節,開展專項督查行動16項,對鄉鎮街道、區直部門明察暗訪2輪,發現不作為慢作為、違反工作紀律等問題85個,對7個單位21人違反工作紀律問題進行了點名道姓通報批評。根據舉報線索,西固區還對東川鎮私設“小金庫”問題依法依規進行了立案查處,收繳違紀資金10萬元,并給予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黨紀政紀處分。
元旦、春節、清明期間,西固區紀委成立4個督查組,對公車私用等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督查,經過甄別未發現公車私用問題。針對審計中發現西固區個別單位將所用車輛掛靠在企業或個人名下、用集體資產或租金抵賬車輛等問題,對6家單位下發監察建議書,并由區紀委書記進行工作約談,責令限期改正。對超標準接待和違規接待的5名干部進行了問責處理。
今年以來,西固區還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鄉鎮街道2014年上報的1493戶廉租房保障對象,就個人收入、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私人車輛、工商注冊等信息進行了核查。其中,對核查發現的25戶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廉租戶,已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取消了享受資格,并追回了2014年發放的共計71820元廉租住房租賃補貼。
皋蘭縣
違反作風紀律嚴肅處理12名干部職工
皋蘭縣已組織開展檢查、抽查46次,現場督促整改問題58條,責令限期整改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單位21家,先后問責處理違反作風紀律規定的科級干部15名,通報典型案例4起。今年以來,皋蘭縣紀委監察局受理來信、來訪和電話(網絡)舉報21件15人,初核結案21件15人,立案7件7人,給予黨紀處分2人,政紀處分2人,雙重處分3人,問責4人。同時制定并嚴格落實《皋蘭縣機關效能問責暫行辦法》,加大對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的監督檢查,在全縣開展不作為慢作為專項治理,制定整治方案,確定10個方面的整治重點,切實加大效能督查和明察暗訪力度,約談干部86名,嚴肅處理違反作風紀律的干部職工12名。
在關于“土地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問題”方面,皋蘭縣明確規定今后在項目申請用地時,必須由縣經合局出具項目建設內容和投資額度審核意見,并向國土部門致函,國土部門根據投資額度審核確定最終出讓土地面積,嚴防項目虛報申請用地計劃,杜絕土地浪費現象發生。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單位GDP所消耗的新增建設用地情況和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列為年終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并提出對耕地保護不力、違法用地問題嚴重甚至被上級列為土地執法重點區域的,將暫停用地報批并實施問責,嚴厲打擊濫用資源和浪費土地的行為。
榆中縣
27輛違規購置車輛進行拍賣處置
榆中縣著力加大辦案力度,對省委巡視組移交的案件線索和其他渠道受理的案件線索,進行認真調查處理。共受理各類信訪舉報122件(其中省委巡視組轉辦57件),初核案件80件,其中轉立案16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3人。同時,進一步發揮紀委的監督作用,對群眾舉報的線索、日常監督監察線索深查細究,發現違法行為的移送司法機關立案查處。分別在類型相近、業務相關的21個鄉鎮、56個部門和單位按照“點派駐、面派出、全覆蓋”的原則,集中設立了11個紀工委,配齊配強了21個鄉鎮專職紀委書記、副書記;在238個行政村4個社區均建立了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全面清理議事調查機構,由原來的72個精簡到10個,減幅達86%。榆中縣還對2002年以來各鄉鎮、各部門車輛使用情況進行了核查摸底,核實公務車輛,完善車輛使用備案制度,對27輛違規購置車輛進行了拍賣處置,有效防止了公車私用和國有資產的流失。
關于違章違法建筑普遍存在的問題方面,自3月25日開始,榆中縣利用3個月時間集中對城關、和平、來紫堡等鄉鎮非法占地違法建設進行了專項整治。截至5月13日,已拆除非法占地違法建設118戶126637平方米。其中,和平鎮拆除違法建設114戶126157平方米;城關鎮拆除違法建設4戶480平方米;來紫堡鄉制止違法建設4起,移交公安局、法院17起;國土局查處10畝以上違法占地案件9宗,移交公安局、法院10畝以上違法占地案件4宗。
永登縣
清理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借款184萬多元
針對永登縣教育局歷屆三任局長,賬務賬上掛了一千多萬元(工程項目)無人交接,樓房住了十幾年,到現在未搞工程決算的問題。一是立即成立清理整改小組,重點摸查教育培訓中心樓工程款項。二是劃分時段、明確責任,由時任主要領導組織負責對往來款項中符合事實和會計法規的票據,及時進行賬務處理。三是建立健全往來款項管理制度,定期對往來款項進行清理、催收。四是加強外部監督,嚴肅財經紀律,積極接受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針對存在干部長時間借款不還的問題,通過下發催繳借款通知,組織各單位開展自查清理,規范現金使用和管理,全面收繳借款。目前,永登縣共清理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借款184萬多元,回收借款121萬多元,其余借款回收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
針對紅城鎮永寧新村,群眾自愿入住少,建設經費不能及時到位,致使工程隊欠發工資引起農民工上訪的問題,永登縣在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紅城鎮永寧新村一、二期工程共售出175套住房,回籠資金3314萬多元。加強手續補辦和產權明晰工作,最大限度消除一期工程對二期住宅預售的影響。同時對全縣所有工程建設的勞動保障監督檢查,及時發放拖欠的永寧新村農民工工資2500萬元。截至目前,永寧新村一期工程已有40戶群眾入住新村,剩余的119戶都愿意入住,整個工程建設發展勢頭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