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進步 加快麥積發展
麥積區委副書記、代區長 張克強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科技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科技政策和工作措施得到了較好落實;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效益穩步增長,有力地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提速。1999年,我區創建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區),并連續三次通過了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后有13項科技成果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勵。2004年,全區農業實用技術覆蓋率達86.4%,共建成科技示范鄉鎮13個、示范村174個。
“十一五”期間,我區要把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全局性、基礎性的工作,提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地擺在經濟建設的重要地位,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加快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裝備水平,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培植一批由高新技術支撐的主導產業,實現經濟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全面提升我區區域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優化升級
農業方面,要加快用先進適用技術武裝農業,以良種良法與現代農產品加工技術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圍繞果品、畜牧、蔬菜等農業優勢產業的發展,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整合資源,創辦綜合性的示范點。要擴大對蘋果、葡萄、杏、桃等果品產業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范圍,加大優質肉羊、肉牛的改良力度,加快各類無公害、綠色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藥材、食用菌等新興產業種植面積,使其盡快成為主導產業。工業方面,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機械制造、輕工食品、建材加工三大傳統產業,圍繞解決每一個產業提升中涉及的關鍵技術,組織力量進行攻關。要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增強中小企業的活力。
要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生長點的培植力度,依托資源優勢和現有工業園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延長產業鏈,力爭“十一五”末科技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
二、多渠道爭取項目和資金,千方百計增加科技投入
一要積極爭取國列、省列、市列科技計劃項目。二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區財政在積極落實占財政支出1%的科技三項經費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科技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三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科技投資的運作機制。把財政科技經費用在支持自主創新上,用在加快經濟發展項目上,用在支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上。四要發揮好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營造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的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投入主體。五是鼓勵社會資金進入科技創新領域,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以各種方式投入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科技創新。
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學技術創新步伐
一要加快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對區上現行的科技管理制度進行認真梳理,調整功能結構和管理方式,逐步開展科技項目招投標試點,使科技項目逐步進入市場領域。科技獎勵制度要以激勵自主創新為導向,完善獎勵制度及其評審制度,區上每年設立10萬元的人才開發基金,激勵科技人員和企業增強創新意識。二要大力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整合全區各類科技資源,建立科技工作協調機制,促進各方面科技資源協調互動,加強院地、院企合作,支持區內外各類科技力量以多種形式為科技進步和創新服務。
四、加強科技信息建設,提升科技服務能力
加強科技服務網絡建設,在完善農村科技管理、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示范推廣、信息中介和物資購銷等六大科技支撐體系的同時,逐步建立起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優勢產業為支柱,外聯市場,內聯農戶的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體系,建立170個農民專業技術協會,較好地解決科技下鄉進村入戶到田間的問題。要加強對鄉鎮農技站、林業工作站、畜牧工作站等基層站所的建設,充實基層技術服務工作力量,定期開展業務培訓。要逐步建設農業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生態信息、農業生產管理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科技信息、農業專家信息等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實現全區農業科技信息網絡村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