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轉農村勞動力9.27萬人
麥積去年實現勞務收入4.3億元
2008年,麥積區委、區政府把勞務輸轉作為全區的工作重點和加快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以擴大輸轉規模,增加勞務收入為目標,勞務輸轉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年累計輸轉農村勞動力9.27萬人,占全年任務的101.87%;其中有組織輸轉5.51萬人,占全年任務的156.09%;勞務總收入4.3億多元;全區勞務基地達到263個,去年新建10個百人以上的勞務基地94個。勞務人員遍布新疆、深圳、天津、北京、陜西等24個省、市、自治區,主要從事建筑、養殖、電子等30多個行業。
麥積區委、區政府把勞務工作當作增加農民收入、破解“三農”問題、建設新農村的有力抓手,強化各種工作措施,把勞務工作納入全區績效定量考核,以此決定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及干部的升遷去留。政府領導積極聯系信息,親臨現場,宣傳動員,組織人員,對農民工開展引導性培訓,并到天水火車站為勞務人員送行,加大了組織輸出力度。同時緊緊抓住全國各地對農民工需求量不斷擴大,勞務價格不斷上漲的良好機遇,把勞務輸轉作為戰略性任務來對待,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大產業來培育,徹底改變春耕后再抓勞務輸轉工作的傳統思維和習慣性做法,實現農民工外出務工由臨時性、季節性向穩定性、常年性轉變;把培訓和勞務輸轉有機的結合起來,樹立了勞務經濟的產業眼光和戰略眼光,增加勞務收入就必須加大勞務培訓,使外出務工的競爭能力和務工收入得到了提升。
截至目前,全區開展各類培訓共2.87萬人次,其中技能性培訓7600人次,培訓后就業率達95%以上,月收入均在1000—1500元;把建立培訓基地和勞務基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農民開辟勞務渠道,逐步改變以往自發性、分散性輸轉多,有組織、大規模輸轉少的狀況。根據市場需求,采取輸出前培訓、普及性培訓、提高型培訓、實用型培訓、定向培訓和委托培訓等形式,積極與勞務基地聯系,逐步走上了“定單+培訓+輸出+服務”和產業化勞務發展模式,并將勞務作為考核鄉鎮黨委政府和部門領導政績的重要內容。為了鄉鎮勞務站的平臺建設,統一建立了業務臺賬,制作了單位銅牌,工作職責,業務范圍,辦事程序等制度牌,印制了統一報表。對勞務站干部、民間聯絡員及勞務經紀人就如何提高勞務輸出對農村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用工信息的搜集、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訂等內容進行了培訓,增強了鄉村干部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本領。
利用再就業優惠政策的有關規定,不斷加強鄉鎮勞務專干隊伍建設,同時解決了麥積部分大中專生的就業問題,利用一月多時間的宣傳、組織和報名,于去年9月24日對58名大專院校的畢業生進行了資格審核、測試和面試,按照鄉二鎮三的原則確定了47名勞務專干,專門從事勞務工作。
為了全面了解麥積區勞務經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從去年7月1日至15日對琥珀、渭南、石佛、元龍、黨川等5鄉鎮、20個村組的勞務經濟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調查,把收集到的各種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匯總,于9月底產生了一份勞務經濟調查報告,對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進一步壯大勞務經濟提供了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