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海峽兩岸易學文化研討會”回眸
安志宏

2008年,海峽兩岸學子齊聚“羲皇故里”——天水。于9月21日在渭水之濱——易學文化的起源地舉辦了“海峽兩岸易學文化研討會”。經過三天熱烈討論,于9月23日下午順利完成了大會各項議題,取得了圓滿成功。全國周易學會劉大鈞會長、國際易學大會會長(臺灣)邵崇齡、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郭文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蒙培元、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蕭漢明等海內外的90多位代表,與本地專家學者15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提交論文70余篇,著作兩部。著名高校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臺灣政治大學以及臺灣中華易經學會的專家、學者達50多名,這些都有力地說明本次大會是一次水平相當高的學術會議。

連戰題詞
本次大會受到了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大會召開之際,國家漢辦為研討會發來架電。著名學者、國際道學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湯一介先生,著名史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先生,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原局長、天水市周易學會名譽會長李升堂先生為大會發來賀詞。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先生、國民黨原副主席王金平先生、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先生、臺灣海基會前秘書長焦仁和先生、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先生、臺灣陸委會主任委員賴幸媛女士等為大會題寫了賀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甘肅日報、甘肅廣播電視總臺、天水日報、甘肅電視臺新聞聚焦欄目、天水廣播電視臺、天水在線、天水晚報等10多家媒體對大會進行了全程報道。

大會在“伏羲畫卦與中華易文化傳統”這一主題下,著重討論了“伏羲文化與易學起源”、“出土易學文獻”、“《周易》經傳解讀”、“易學哲學與中華人文精神”、“歷代易學的發展”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體現出海內外易學研究的新進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傳說中三皇之首伏羲故里召開這次研討會,學者認為具有一種特殊意義。伏羲是《易傳》中所說的始創八卦的上古圣王。如果將博大精深的易學比作一棵大樹的話,那么當初伏羲畫卦播下了這顆大樹的種子。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來到了畫卦的伏羲故鄉,也就是來到了易學的發源地。今天海峽兩岸專家、學者于數千年后,共聚于羲皇故里一同研討伏羲與大易文化,追溯那個人文初啟的時代,探索廣大易道之源流,這也稱得上當代易學研究的一大盛事。有的學者實地堪踏伏羲故里遺跡后認為,應該取掉“傳為伏羲故里”的“傳”字,他們認為傳為什么不傳到別的地方,偏要傳在天水等?

2、在伏羲與《周易》文化研究方面,有的學者在哲學的視野下對伏羲畫卦所反映的思維方式及其與文字創作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述;有的學者則通過大量出土材料的考察對我國占卜習俗起源于天水這一論斷進行了肯定性的考察。

3、在出土易學文獻研究上,有的學者對帛書《易傳》中的章節做出了嚴謹而細致的考釋,為學界進一步準確的解讀其思想奠定了基礎;有些學者以札記的形式考釋了簡帛本《周易》經傳中的一些文字和難解的語句,使得簡帛易學的研究更為深入;有的學者依據戰國楚竹書《周易》證明《周易》中并不存在脫去卦名的問題;有的學者對楚竹書《周易》恒卦辭缺“利有攸往”四字做出了詳細的考辯;有的學者則對出土易學文獻做出了全面的綜述,為學界全面了解出土易學文獻的狀況做出了貢獻。

4、在《周易》經傳研究上,有的學者對小畜卦、大畜卦的卦爻辭進行了新的解讀,很有啟發意義;有的學者考釋了《周易》中的“交”字及其相關問題;有的學者則對《周易》中的“用”字句的兩種句法格式進行了考察,闡明《周易》詞義有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轉變過程;有的學者研究指出《史記》中孔子“序彖象說卦文言”涉及到通行本《周易》的內部層次結構問題,值得重視。

5、在易學哲學與中華人文精神研究方面,有的學者經過比較易學史上各家之詮釋、對照當代中西哲學,對大易哲學的“太極”旨趣進行了探究;有的學者在哲學視野下對《周易》的性質、卜筮的哲學意蘊等問題作了具有深度的研究;有的學者從邏輯學的角度闡發了《周易》卦象在邏輯推理中的應用;有的學者探討了僧肇佛學思想對易學的吸收問題,對二者進行了比較研究。有的學者通過對《周易》崇尚自然、修身立德、以民為本等思想的分析闡述了《周易》人文精神的當代意義。

6、在易學史研究方面,本次大會共提繳論文20余篇,遠多于其他類文章,這反映出易學史研究在當前易學研究中的巨大比重。本次大會提繳的易學史論文從漢代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研究人物涉及兩漢的京房、虞翻,魏晉的王弼,唐代的孔穎達,兩宋的邵雍、張載、程頤、朱熹、楊簡、李石,元代的胡炳文,明代的蔡清,清代的李道平、焦循、康有為,近現代的尚秉和、熊十力等,這其中既有學界所熟知的易學大家,也有大家較為陌生的易學家,這些易學人物的研究有力地展示了易學旺盛的學術生命力和博大精深的學術內涵。

以上是對本次大會所取得成果的簡要綜述,限于時間和文字篇幅,難免掛一漏萬,還有很多精彩學術見解沒能加以總結,這些將會在以后的論文集中體現出來。我們相信本次“2008海峽兩岸上易學文化研討會”,必將增進兩岸學界的交流與融合,有力推動海內外易學研究的發展,同時也會對天水市的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產生重大影響,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